书籍:花掉的钱自己会流回来
分享者:子木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08772/5a117105a944dc44.jpeg)
把标题的“花掉”改成“给予”,因为前者让人有种花了就没了的匮乏感,后者体现你付出的钱,都会获得另一种形式的回报。同样是用钱,付钱那瞬间的思想不同,结果也不同。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08772/15e8bb990913df55.png)
这本书的封面有一句话:启动“金钱螺旋”,用钱越多反而越有钱。
可能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为了让自己有钱而拼命工作,拼命省钱,买菜会计较1,2元的差价,能不出去吃就不出去。看似在节流,但钱却没有变得特别多,自己变得越来越匮乏,紧紧地抓住钱生怕它溜走。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08772/ac9737b5c8368ce1.png)
作者说,花钱有两种形态。
1.消费型:包括感官上的满足,短暂的快乐。
2.投资型:为未来投资,钱能回流。比如投资房产,健康,知识,人际等。
那我们能不能把消费转变为投资呢?如果我们喜欢看电影,可以通过写影评进行知识输出;如果我们喜欢美食,可以通过拍片或者写文章的方式展示出来;如果我们喜欢旅游,可以通过带团的方式,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旅游相结合,分享给团员……
子木说,当我们付钱的那个瞬间,调整自己的频率,因为你付出的一切会以相同的方式回流。想象收钱人收到这笔钱很快乐,富足的感觉。这时你就把消费转变成投资。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里也说,金钱以循环的形式进入每个人的生活,每次花钱都对自己说“这笔钱将经过上百人,为所有人创造价值”。
我每次付钱的时候也会在心里对钱说,“谢谢你,我爱你”(零极限的四句话)。
如果在付钱时你感到肉疼,钱感到不快乐,也不会回到肉疼的你身边。
子木还分享到,光顾士多店也是一种投资。超市的商品虽然很多,也经常打特价。但是如果我们光顾了私人的小店,他会有更多资金在这里活下去,为街坊服务。老板很快乐,钱也会很快乐。何乐而不为?
那对于现实中的投资,如何把短暂的消费变成更多金钱回流呢?
作者提出“选择与集中”这个概念。
每次花钱时,选择最喜欢最高兴趣的事情,在这些事上不断投入精力金钱,形成金钱螺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08772/467d0c88ec775716.png)
如何转动金钱螺旋?
1.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
2.彻底投入兴趣,沉浸其中
3.兴趣与收入做连接
3.从兴趣中取得收入,进行下一步投资
作者是一名心理学师,因为对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把市面上所有相关的书籍都买回来,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目前著作累计发行量已达130万册。
欣频老师也是一位痴书人,她喜欢阅读,喜欢到各处旅行,把钱都花在喜欢的事上,通过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视野,累计知识储存量,每年开课都有很多人慕名而上。
子木也分享到,开启别的领域,通过兴趣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视野,想办法把它嫁接在自己的工作上,这部分就是你的差异化优势。
有位做保险的朋友问子木,如何和客户近距离成为朋友呢?
子木说,客户买你的产品,无非两个原因:1.品牌好。2.信任你。
这位朋友学过玛雅解读,子木建议她可以通过这个兴趣帮助客户更了解自己,从而和客户建立信任的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整理下自己的手头有什么资源。
梁宁说过,如果哪件事让你感到愉悦,愿意长时间沉浸再其中,时间久了,你的命运自然而然与众不同,也就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08772/a5550bf612330a7d.png)
我们可能有很多想做的事,却因为想赚钱,牺牲自己的时间加班加点,没给自己时间滋养爱好,滋养自己,却还是一个穷忙族,过得不开心,不快乐。
跟着别人去做看起来很赚钱的事,比如做微商,卖自己没兴趣的产品。到头来还是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
爱好可以当饭吃吗?当然!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教人写手账,帮人选衣服,亲子阅读等金钱渠道。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你不给自己一个机会。
启动金钱螺旋的关键在于让爱好滋养你,让自己处在生命的心流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08772/9209c3d60cad5125.png)
如何达到心流?
1.明确目标
2.集中专注力
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提到“我们最大的资本不是金钱而是专注力,它能制造非常强大的目标”。
专注是一种高级的修炼,兴趣隐藏在专注的时间里。
3.忘我
意识的消融,整个人和这件事合为一体。
4.时间感的消失
沉浸其中,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
5.获得及时反馈
子木分享刚开始给自己订目标,每天写3000字,但这让她感到恐惧紧张而迟迟没行动。后来她调整目标的难易度,每周出三篇1500字的文章,2周出一片长稿子。这样容易实行,也很快收到外界的反馈,转化为内在驱动力,越写越开心,根本停不下来。
如果目标定位每周一篇,反馈时间太长,没有推动力,最后容易不了了之。
当我们想达到某个大目标时,先把它切成一块块小目标,实行,得到反馈,再继续。一步一步的积累下去,随着水平的提升调整强度。
6.掌握全局的感觉,享受这件事给你带来的价值
子木提到,我们可以运用心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不喜欢的事。
如何把兴趣和收入链接?
1.宣传
通过各种平台,告诉别人你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根据六度分隔理论,你找到身边六个人,就能连接世界上任何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08772/febeec9c0337d77b.png)
有些人卖产品就像催钱一样,火急火燎,顾客看到就想逃;
有些人生活品质很好,不急着推销,内心富足丰盛,给人感觉很稳重,这时我们可能会被吸引,想买他的产品。
朋友圈里有很多人卖某产品,当时颈椎不适正好想试试。有位朋友私信我他是干什么,产品功效怎么样,老少用了都好。我当时脸有点黑……你是谁……
有几位朋友偶尔交流过,后来我选择了一位想把钱给她的朋友。因为这位朋友的视野比我高,她的朋友圈的信息都很有价值,经常提醒我。为了表示感谢,我选择了她。
2.奉献
通过分享和付出,比如建立群做知识分享,让更多人了解你。
告诉身边的朋友,我正在做这方面的事,如果有什么能帮忙我可以帮你。
让别人更好的接受你的宣传。
打广告时,一句话概括重点,言简意赅。
巴菲特就是用这个螺旋的秘密致富。小时候他对金融投资感兴趣,父母并没有说这个有风险而阻止他,反而支持他,于是巴菲特从小就在图书馆看相关的书籍,日积月累的形成今天的他。
子木也分享到最近热搜的一则消息:有名学生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他非常喜欢做菜,味道也很棒,放学回家也追中法料理大赛。父母很担心,孩子成绩不好,做菜却很好吃,那该咋办哦。
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会支持他,培养他?还是觉得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扼杀他呢?
7条用钱原则
1.买经验比买东西更重要
通过住高品质的酒店,户外旅行,参加成功人士的讲座,获得的友谊,能量和见识,通过输出等方式分享出去,比单纯拍照打卡点赞更有意义。
2.买价值大于价格的东西
一开始看到读书会的报名消息,面对333元我有点迷茫:这值吗……
当我报了名后, 看到群里每天的分享,来自不同领域的朋友的知识交流,还有子木不停的为我们请嘉宾分享,这个333元太值了!!!!
港澳台的书价格比较高,我一般都会去店里翻一下看看是否适合。引用子木的一句话,当你看到书里有个价值观能颠覆潜意识的一个思维,那就值了。
3.把钱用在感兴趣的事上,喜欢的事拿来当饭吃
如果你喜欢看书,那就买感兴趣的书,积累知识,内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4.把钱花在别人身上
如果你有一个喜欢的老师办线下课,那你去不去呢?
上过几次线下课的我觉得,如果你想更接近一个老师,那就实地体验。会场的布置,音乐,画面,老师的声音,能量场,整个会场的氛围都会种植于你的潜意识中。看不见的东西比看得见的影响更大。
钱是用来表达感谢的,给予你想感谢的人红包,比如服务员,司机,朋友等等。
5.花钱买时间
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想更专注的做自己的事情,不被琐事分散注意力,为什么不把一部分外包出去,用钱买别人的时间呢?
6.买团队
当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团队就很需要啦。
7.让利益最大化
子木会买朋友在圈里发的产品,一来可以连接朋友,二来也为朋友帮了忙。
通过不同组合搭配,复合型产品,让利益最大化。
对于花钱
大部分人的思维:挣钱就把它花掉。
少数人的思维:花钱是为了挣更多钱。
2种思维方式决定了2种不同的生活。
最后引用子木的 结束语: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