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母亲”。
同学们,如果让你写一个比喻句,本体是母亲,你会找什么喻体呢?来,你说,母亲是温暖的阳光、是和煦的春风,嗯,很好,她们的共性是温柔的,温暖的,这也是母亲给予我们的最大感受。冰心,会把母亲比作什么呢?我们翻开课文,齐读课题,再读,深情地读。
同学们,题目是“荷叶 母亲”,那么本文写作重点应该是荷叶、母亲。请大家朗读课文,并适当做圈划,圈出重点字词,划出写母亲和荷叶的句子。
这是老师整理出来的重点字词,我们每个词读两遍。声音洪亮,读音准确。这其中,有哪些字词是你应该特别注意的呢?找找规律,读读写写。课代表来分享一下吧。~~
刚才在划写荷叶母亲的语句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是的,其实直接写荷叶、母亲的句子很少。那还写了什么呢?再次浏览课文,圈画其他的物象。还有?白莲、雨点、红莲等。其中,写红莲的文字最多。
那么,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是不是有点详略不当呢?
现在我们聚焦描写“红莲”的语句,说一说你读到了一朵怎样的红莲?一朵如何变化的红莲?
好,你来说。“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这个句子中的“满”,是生命的怒放,是最旺盛、最绽放、最张扬的生命状态。亭亭,是最美好的生命形态。立,是最高雅最有力量的生命姿态。我从中读出红莲的美艳。
“那朵红莲,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 这个句子中红莲因无遮蔽而处于危险状态。红莲越美丽,它的左右敧斜就越牵动人心。雨越大,红莲也就越危险。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红莲所处的环境没有改变,雨依旧繁密。而红莲的却不摇动了。只因为,荷叶替它背负了!承担了!遮蔽了!
同学们的赏读能力很厉害,语言表达也很生动。现在我们找到这些写红莲的语句,会发现写红莲实际上是为了写荷叶,是为了衬托出荷叶对红莲的呵护。
我们再聚焦写“白莲”的句子,白莲的命运是怎样的啊?对比中读懂“荷叶”。是的,与红莲的命运恰恰相反,形成了鲜明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荫蔽,谢了,散漂在水面。
我们再看结尾。屋外,荷叶红莲相依;屋内,母亲女儿相倚。多么美好的意境啊!所以作者忍不住流泻出自己的感动:(齐读)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句子替换:(再读)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人生的雨点来了,你才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至此,我们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用意。我们用一副对联来表达,我来说上联:荷叶护红莲;下联是?母亲护孩子。上联是:荷叶护红莲勇敢慈怜;下联是?母亲护孩子无私无畏。
作者被深深地感动了。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也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同学们很快发现了有“烦闷 仍是不适意”等。作者为什么要不断地强调自己的这种烦闷与不适意呢?仅仅只是天气的原因吗?我们来看冰心写于同一年的诗歌 《十年》,我们齐读。
我们明白了,冰心烦闷不适意的心境是离不开当时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环境的。1919年五四运动的急流怒潮已过,各派系军阀间混战不休。地方上匪患不止,旱涝频仍,灾民逃荒。面对这一切,冰心的心情怎能不凄惶呢?她不甘沉默,她在思索,她多么希望祖国强大,来庇护每一个民众。所以,文章的结尾,其实也是她对祖国的深情呼唤,来齐读──
祖国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我们)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我们)在无遮拦填空下的荫蔽!
同学们,冰心的作品,有三大主题,分别是?母爱,童真和自然。推荐大家阅读她的诗集《繁星春水》,尝试赏晰和背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