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起读书吧
平凡的世界&中国做对了什么 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中国做对了什么 读后感

作者: 由玉米升级为玉蜀黍 | 来源:发表于2017-11-30 16:45 被阅读6次

最近刚看完《平凡的世界》,无意间发现了《中国做对了什么》,虽然一本是小说,一本是经济学方面的著作,但对照起来一读发现挺有意思。《平凡的世界》是以小见大,以小说的形式描写了1975-85年这由十年间中国的变化。《中国做对了什么》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站在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这十年间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平凡的世界》写于90年代,给我的第一感觉相当一般,文笔感觉一般,故事套路老套,人物都比较单纯。但回头想想,这是20几年前的书,描写的更是7、80年代的事情,也就自然了。《中国做对了什么》其实是一本文集,我看的是17年的版本,这个版本的编排并不太好,但是文章的内容还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前三章的内容和《平凡的世界》相当契合,讲的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原因。

以前计划经济的年代,国家的组织成本太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又太低,事实上属于个人的人力资本,并没有被法律承认并受到法律保护。于是,实际上控制着人力资本的个人,可能因为法律不保护他的人力资本产权,而不将事实上只受其控制的人力资源充分贡献出来。生产力自然得不到发展,自然就落后。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的办法是对底层改革先局部承认,然后不断重申“政策不变”“长期不变”,最后时机成熟,推进立法,把改革重新界定的权利真正在法律层面“定”下来。”从《平凡的世界》中就得到了验证,主人公孙少安由于大环境所致,一直很贫穷,为了改善生活,想出一些土办法,一开始是不被肯定的,还受到了处分。慢慢的政府开始试点,他也尝到了甜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成为了当地的企业家,带动了一批人脱离贫困。两本完全不同的书,从不同的角度,却得到了相同的结论,一方面说明这本书的理论来自实际,这套理论能够解释中国的很多经济现象,一方面也说明小说并描写的就是当时的社会现状,我想这也是平凡的世界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

《中国做对了什么》让我弄清了很多以前认识模糊的地方,比如SYDWGG的某些后果就是,对个人能力不进行合理的定价,而是搞大家都一样,多干少干都一样。以前我也觉得不对,但没有理论的支持。书里就很明确的指出了“人力资本产权形式非常特别,它只属于个人。”“要是它不启动,谁都没有办法。能力附属在一个人身上,天然就属于个人。”人力资本需要激励,需要个人的目标和大的目标一致,如果不一致大的目标讲的再好也没用,那就不会是个人的事情,只会是别人的事情。当然启动人力资本有多种方法,强迫,热情和交换,显而易见交换才是最靠谱的办法,但是我们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如此。《平凡的世界》故事开始的时候还是人民公社制度,大家吃大锅饭,挣工分,各有各的小九九,个人目标显然和大目标不一致,光靠几个老实人的努力没办好改变大的趋势,大家都穷,都吃不好穿不暖。农业体制改革后,实行包产到户,各家有各家的自留地,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收益达成了统一,生产能力自自然然就上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平凡的世界&中国做对了什么 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zq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