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①;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②,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题解】
此章是孔子对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的分析。他十分赞赏“天下有道”的尧、舜、禹、汤以及西周时代,因为那时礼乐征伐出自天子。“天下无道”则在周平王东迁之后,此后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称雄,周天子已经无发号施令的力量了。鲁国自季氏专权,有家臣专政,人心和社会秩序一路衰败,社会危机四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句话是给执政者们非常有益的警示。
【注释】
①希:少。
②陪臣:大夫的家臣。
【译文】
孔子说:“天下政治清明,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天子下达;天下政治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诸侯下达。政令由诸侯下达,大概延续到十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政令由大夫下达,延续五代后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延续到三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天下政治清明,国家的政权就不会掌握在大夫手中;天下政治清明,普通百姓就不会议论朝政了。
//我的感想//
孔夫子真的是学出来的吗?
真是感受到把孔夫子神化的话,我们这些普通人会轻松自在些。
以身作则上行下效。
《论语别裁》中警醒的一段
【懂了真正的变,就晓得如何“适变“,不等到变来了以后才变,而先领导变。我(作者南怀瑾先生)常说第一等人是自己制造机会,领导了变;第二等人机会来的时候,把握了机会,如何去应变;第三等人失去机会,被动受变,随物化去了。】
由这段话想到了什么?
《谁动了我的奶酪》,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如何应对变化?
现在才真正理解,最高境界却原来是要主动领导“变”,不是随“变”而“变”。
这也正是学习历史重要性所在了,知“变”才能领导“变”不是。
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