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在《南禅七日》中讲到这么一段。
南先生当时十七八岁,听说杭州城隍山有个道士,会飞剑。于是一遍一遍去拜访,想学剑。当然,剑没学成,道士最后贡献给他一些东西:
第一,看世界上任何的东西要轻松,不要严重,尤其眼睛要会看东西,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风景,把眼神都盯到花上面去,错了。
你出去看风景,要叫风景跑到你眼睛里头来,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自己的眼神里头来,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自己的眼神里头来,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这样没有用处,而且对你也没有好处。”
这番话我记住一辈子,所以我现在眼睛也很好。可是进一步还不只眼睛,他就是把一个道法告诉你,精神内敛。我一听肃然起敬地说:“师父,谢谢!”
第二点他说:“我们的心脏只有拳头那么大,将来你出去会做很多很多事,我看你前途很辛苦,责任很大,心脏只有这样大,装不了多少东西的,什么事情不要装进来,痛苦也好、烦恼也好,得意也罢,都不要向心里头装。
痛苦、烦恼、得意...这些东西统统丢出去,都丢出去,什么都不要装进来,统统丢掉,你就前途无量,后福无穷!”
把花的精神收到自己的眼神里头来,是“受”。对应于耳朵,就是“听”;
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是“授”。对应于嘴巴,就是“说”。
比如:写一本书,讲一堂课,做完了,大家会感觉比较累;而读一本书、听一堂课,感觉会轻松很多,为什么呢?因为写书、讲课很耗神,是燃烧自己,点亮光明,照耀别人,是“授”;读书、听课,是“受”。
讲话是“授”,相当于你把钞票给了别人;听话是“受”,相当于别人把钞票给你。
别人给你钞票,你收还是不收?怎么收?
----------------------2019.12.20增补。------------
此处,说了两件事,实际是一件事。表面上是说养生法,实际上是说心法。
看东西不要看出去,要看进来。
为什么不要看出去呢?里面的东西向外走,叫出去。里面的东西?里面的东西是什么?里面有什么东西?里面就是一个“我”!
进来,怎样才能进来?里面空了才能进来嘛!里面塞得满满的,怎么进的来!
一个杯子里装满了水,还能往里面倒水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