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第一章—第二章内容
一、人物介绍
①班纳特太太—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的女人,只要碰到不称心的事,她就自以为神经衰弱。她的大事就是嫁女儿;她的安慰就是访友拜客和道听途说。
②班纳特先生—浪搏恩村的第一大户。他具有智慧幽默的一面,喜欢插科打诨,爱挖苦人,同时又不苟言笑,变幻莫测,令跟他生活了二十三年的太太也摸不透性格。
③格朗太太—给班纳特太太通告消息的人。
④莫理斯先生—尼日菲庄园主人,把此庄园出租给彬格莱先生的人。
⑤彬格莱先生—租下尼日菲庄园的新主人。拥有十万镑遗产,单身贵族。具有绅士风度,和颜悦色。生机勃勃,为人不拘泥。
⑥威廉爵士夫妇—决定要去拜访彬格莱先生的夫妇。他们也应该是有女儿的家庭。
⑦大女儿—吉英、二女儿—伊丽莎白、三女儿—曼丽、四女儿—咖苔琳、五女儿—丽迪雅。—她们是班纳特夫妇的五个女儿们。
⑧达西—彬格莱先生的朋友。身材魁梧,眉清目秀,举止高贵,但在舞会的众人眼里,他为人骄傲,看不起人,令人生厌。
二、留意重点语句
①凡有产业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②喜欢跳舞是谈情说爱的一个步骤。
三、读后感
“凡有产业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描写开门见山,让我们知道接下来的内容一定是爱情婚姻体裁。
因为作者简•奥斯丁(1775—1817年)生长于英国南部有文化教养的牧师家庭,她一生四十多个年头的岁月基本上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所以《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描述的背景,有她一生经历过真实年代的影子。
“凡有产业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就是对那时英国社会人们观念里的真实写照。而现代社会,人们则会更包容一个有钱单身汉的自主选择权。
这就有看头了,这么个单身贵族最后选择的妻子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她的家庭背景、外貌长相与言谈举止究竟如何?盯着这条线看下去,就会找到答案,其他的情节都是陪衬。
很快,小说的第一至第二章就给我们阅读者埋好了伏笔,居住在浪搏恩村的旺族班纳特夫妇家有五个女儿很有希望,她们是:大女儿—吉英(被男性公认为最漂亮的姑娘)、二女儿—伊丽莎白(班纳特先生最看重的女儿,在父亲眼中,她比其他女儿们更伶俐。)、三女儿—曼丽(有人说她是邻近一代最有才干的姑娘,在父亲眼中是个具有独特见解的少女,喜欢阅读巨著并做札记。)、四女儿—咖苔琳与五女儿—丽迪雅(她俩只关心每一轮不会缺少舞伴即可)。
文中的班纳特先生是站在男性角度上看待自己的女儿们,从片段描写的暗示来看,他总更偏爱自己的二女儿伊丽莎白多些。他认为伊丽莎白比其他姐妹更伶俐。而班纳特太太却认为二女儿的漂亮抵不上大女儿,性子抵不上小女儿的一半。不过为了自己的女儿们,班纳特先生还是决定接受太太的建议去悄悄拜访了新来的尼日菲花园租客男主,来自英格兰北部的阔少爷—彬格莱先生。
《傲慢与偏见》里把当时英国社会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穿插其中。住在浪搏恩村的班纳特一家是当地的第一大户。班纳特先生的地产年进两千镑也只是刚够一家子开支。根据遗嘱上的附加条款,这份产业必需要传给男性继承人,班纳特夫妇没有儿子,产业必须要有由远亲继承。为此,他们的五个女儿的生活保障也只能等着结婚。
因此,当有着十万镑遗产的彬格莱先生租下了附近的尼日菲庄园时,难怪班纳特太太能与所有那些家里只有女儿没儿子的太太们一样,她要把这位未见过面的彬格莱先生当作自己女儿的一笔财产。这里也描写了当时社会里的一些习俗,那就是彬格莱先生以后一定会永远生活在尼日菲庄园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一个乡村里因为有了彬格莱先生的到来,而显得热闹非凡,这从班纳特太太与先生的对话中就能看出一切,在班纳特先生对太太的语言反应与对话里发现,班纳特先生是具有着智慧幽默的一面,他喜欢插科打诨,爱挖苦人,同时又不苟言笑,变幻莫测,令跟他生活了二十三年的太太也摸不透性格。而班纳特太太是个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的女人,只要碰到不称心的事,她就自以为神经衰弱。她的大事就是嫁女儿;她的安慰就是访友拜客和道听途说。
而其实班纳特先生还是非常会包容家人的,他有着自己独特明锐的视角与见解,而一些是他的经历给予的,一些是透过自己的太太捕捉来的,还有一些是他自己观察分析后的结果。但在嫁女儿这件事情上,他与太太却是高度一致的,因为他违抗不了自己未来的遗产要转移给远亲男性这一点上,让女儿们嫁给有钱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夫妇俩共同的目标。
所以班纳特太太极力让班纳特先生先去拜访彬格莱先生并邀请他来家里做客。这里显示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对家里有女儿的家庭无不对此新来先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用意当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