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2月23日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介绍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赵世堂共同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
张玉卓介绍,过去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迎难而上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中央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6万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利润总额2.6万亿元,增长6.2%;上缴税费2.8万亿元、增长19.3%。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
的新使命新任务
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途径”
张玉卓表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高质量发展是本质要求。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我们梳理了一下,提出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途径”。
坚持“一个目标”就是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国有企业、中央企业的重要部署,也是全国人民对国资央企的期待,同时也是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两个途径”一个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要突出四个关键词:
一是科技。就是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抓手,加快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还有在增强创新体系的效能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二是效率。就是围绕着“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更好地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精益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是人才。坚持培养和用好人才,积极参与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还有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四是品牌。就是要加强品牌管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2
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行动
的考虑与部署
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
翁杰明介绍,2020-2022年实施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国资国企领域的重大工程,在整个国有企业改革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也包括在各位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主要目标已经完成,实现了“三个明显成效”。
一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取得明显成效。全面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国有企业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3.8万户国有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加快形成。坚持和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充分发挥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的监管优势,加强对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指导力度,全国省级、地市级国资委统一监管的比例分别达到了98%、99%。
二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把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作为重要抓手,过去3年有4组7家中央企业、116组347家省属国有企业以市场化的方式实施了战略性重组,新组建和接收中国星网、中国稀土集团等8家中央企业,深入推进专业化整合,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和企业主业集中。大力淘汰落后产能、退出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国有企业全面完成“两非”“两资”清退任务,以市场化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3067亿元、增值234亿元;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完成。加大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正像刚才玉卓主任谈到的,过去3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领域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营业收入占比超过了35%,实现了新旧更迭、促进了动能转换。
三是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提升取得明显成效。以“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为显著标志的三项制度改革大面积、多层级破冰破局,开展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中央企业和地方各级子企业的比例由2020年底的23.5%、23.2%均提升到目前99%以上;截至2022年底,中央企业各级企业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管理人员达到了3.8万人、占比约6.9%;已开展中长期激励的中央企业子企业为5750户,占具备条件子企业的比例约94.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通过三年改革,一批老国企呈现了新面貌、焕发了勃勃生机、迸发了新活力,一批现代新国企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踏上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我们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好国有企业更加充满信心决心。
发展无止境、改革不停步。党的二十大专门部署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乘势而上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主要考虑要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加快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作用。中央企业、国有企业要发挥好战略支撑作用,在服务国家大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二是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形成的成果固化下来,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提升外部董事素质和履职能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所以,我们是全面采取建设世界一流的相关行动。
三是加快健全有利于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着力解决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机制、投入、人才、转化等突出问题,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共建良好创新生态,真正履行好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作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2189440/0d9a7a5ef09e6c8a.png)
3
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深化落实“两个一以贯之”
翁杰明表示,公司治理是各国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必须立足国情,针对企业的实际,推进相应的制度建设。2016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两个一以贯之”,即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这开辟了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的新境界。近年来,国资央企坚决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一方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央企业集团全面完成党建入章,全部实现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全部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和1.26万户重要子企业制定了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在制度上、组织上、程序上确保了党委(党组)的领导地位。
另一方面,持续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有力促进国有企业效率活力的明显提升。独立市场主体地位更加巩固,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全面扫尾;董事会建设持续加强,出台董事会工作规则,外部董事选聘管理、报酬待遇、履职支撑等一系列制度办法,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三项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中央企业经理层契约化管理实现签约全覆盖,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超过6成,中长期激励扩面提质,累计激励36.8万人次。
4
下一步党建工作
的主要思路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
张玉卓表示,2016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7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企业的政治生态实现了根本性好转。国资央企从功能定位、发展理念到发展方式、工作重心,都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大家对国有企业党的领导更加重视。因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是宪法所规定的,在宪法总纲第一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所以在国有企业加强党的领导是必须的。
具体有六个方面的成效:一是践行“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二是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实现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三是培养了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企业领导人员。四是党建基层基础得到全面夯实。五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六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党的二十大对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主题作了重大部署,我们在国有企业要突出一个主题,抓好五个重点。一个主题就是突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着力构建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相衔接、与企业改革发展中心任务相适应的国资央企党建工作格局,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政治保证。抓实五个重点是抓实组织、抓实队伍、抓实全面从严治党、抓实责任、抓实宣传思想。
(关注gongzhong号“国有企业HR数字化研究”,学习更多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干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