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继位。
大唐都城长安这一年,26岁的玄奘法师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陈表朝廷奏请去西方求法,但是未被允准。
玄奘几番思量,仍然决定不顾朝廷禁令,只身一人从长安前往佛教发源地那烂陀(今印度境),开启了万余里的跋涉穿越。
1. 初识礼遇
在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西行求法的玄奘偷渡玉门五关,抵达了高昌国境(今吐鲁番境)。
此时高昌国已经延续100多年。现高昌王麴文泰对来自大唐的玄奘,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尊重。整个皇室家族都没有入睡,耐心等待着高僧的到来。在皇宫后院的宝帐,国王和王后用礼拜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玄奘的热情。
态度极其友好,令玄奘大感意外。对于一个僧人而言,是至高无上的待遇。
玉门关2. 欣赏与挽留
随后相处中,麴文泰希望玄奘能够成为高昌的宗教领袖。
麴:“自从知道法师的大名,手舞足蹈就请留在高昌,高昌僧徒虽少,也有数千,都可以手执经卷侍奉左右,法师留在高昌,举国之人都可以听从教诲”
玄奘:“我此行不是为供养而来,大唐佛典尚不齐全,舍命西行是为了请取未闻之佛法”
麴:“葱岭可以移动,弟子的心意也绝不会改变,请法师相信我的诚意”
玄奘:“我西行只为求法,不可半途而废请国王谅解”
高昌王没有想到,这个高昌的僧人竟然如此倔强。
高昌故国3. 变故
麴文泰的挽留逐渐变成了威胁。“本国没有导师,所以委屈法师留下来指引迷途的众生”
玄奘:“我西行只为求法,国王或许可以留下我的躯体,但西行之心不可留”
“法师务必留下,否则只能遣返大唐!” 高昌王给玄奘下了最后的通牒。西行又遭变故,僧房中的玄奘又陷入困境。
高昌的都城就坐落在火焰山的脚下。在真实的历史中,火焰山并不可怕,火焰山脚下的高昌王,才是让玄奘焦虑的人。以讲经而声名显赫的玄奘,拥有非凡的口才,但他无法说服高昌王,绝食成了玄奘唯一的选择。
火焰山4. 原由
绝食期间,惊慌失措的高昌王室相继探视,但玄奘一直闭目不语,麴文泰不肯放弃,仍然希望能够感化大唐高僧,因为他有自己的难处。
公元627年的冬天,高昌国正站在十字路口,他迫切需要一位智者。在高昌国的北方,是草原新霸主突厥人,东方则是正在崛起的大唐。突厥人游牧在广袤的大草原,彪悍的骑兵随时可以踏平这个绿洲小国,富庶的高昌,每年都要向西突厥的可汗上贡。
麴文泰知道,大唐正在全力准备和突厥的战争,在大唐和突厥决战的前夜,高昌王必须选择自己的立场!在夹缝中生存的高昌国需要玄奘,当危机来临的时候,这个来自大唐的高僧或许可以指点迷津,帮助高昌渡过难关。
唐与突厥,夹缝中的生存5. 妥协
夜晚的高昌城万籁俱寂,玄奘已经绝食三天了。第四天,玄奘已经奄奄一息。这个大唐高僧如果真的绝食而亡后果将不堪设想。
麴文泰没有想到玄奘的内心竟然如此强硬:“任凭法师西行,但请早进斋食啊”
高昌王只能屈服。玄奘的修养和舍身求法的决心深深地打动了麴文泰,一个国王一个僧人,两人在佛祖面前结拜为兄弟。麴文泰为玄奘提供了巨额的路费,这是一笔不菲的财富。玄奘和国王洒泪而别,自离开长安城以来,在大漠中逃过一劫,玄奘感激涕零,这是他第二次流露自己的感情。
玄奘:“我十岁时父母双亡,只能栖身佛门,二十年来四海为家飘零至今,何曾有过这种亲情”
在高昌之前,玄奘只身一人,从高昌开始,玄奘拥有了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玄奘也答应,从印度求法归来,在高昌讲经,在丝绸之路探险史上这是最为传奇的一页...
远行6. 时间表与尾声
玄奘之路612年,隋大业八年,玄奘幼年13岁,于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
618年,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 ,定都长安。
623年,武德六年,古高昌国麴文泰嗣位,成为新国主。
627年,贞观元年,玄奘为求取大乘佛教真经,只身一人从长安前往佛教发源地。同年冬天与高昌国王麴文泰相遇。
630年,贞观四年,麴文泰偕妻宇文玉波朝唐,太宗赐其妻李姓,预属宗亲,封常乐公主。
635年,贞观九年,经过数年跋涉,玄奘行程13800余里,抵达天竺国那烂陀寺,拜在高僧戒贤法师门下。
639年,贞观十三年,西突厥统一。高昌叛唐,与西突厥联兵犯伊吾,掠焉耆,阻绝西域商道。唐太宗下书责之,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率军出讨。
640年,贞观十四年,唐军兵临碛口。西突厥援军不至,麴文泰惊惧无计,病发而死。玄奘回到长安前,途经高昌国,得知老国王已经离世,无限唏嘘。兑现当年诺言,在新国王(麴文泰儿子)的主持下讲经多时。
645年,贞观十九,44岁的玄奘回到长安,唐太宗在洛阳亲自召见。玄奘初心不改,立志以身事佛,弘扬佛法,上书太宗“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此其愿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