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匪》取自“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只是主角周翡是个妹子,而谢允又太弱势,一度以为这书名是不是取错了。
《有匪》是这段时间里看得一本比较短的小说了,全书70多万字,和前段时间看的几本书相比,超不多薄了一半以上,一时间有点不适应,感觉作者有一种强行结尾的意思,个人觉得皇帝费了那么大的心思布下这个局,不是谢允一句“将错就错”就能就此收手的,包括周以棠收复旧都之后,也不是说退就能退出朝堂的,所以故事结局总感略微仓促。
《有匪》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小阴谋牵出一个大阴谋,以为这就是故事的真相了,谁知又牵出一个更让人震惊的真相,如此环环相扣,最后把皇帝牵扯进来,这应该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高潮迭起才对,但总感觉故事情节缺少了一点张力,可能是和作者的文笔风格有关。《有匪》的好看不在于它的故事情节,而是作者的表述方式,字里行间里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比较幽默的人,不管是周翡还是谢允,作者都特别喜欢看到他们打脸的样子,刚立下一个flag,还没跳出2段就被啪啪啪打脸了。
比如:来卜一卦,正面是万事大吉,背面是有惊无险...恰好来了一阵风,轻轻的将那枚铜钱吹开了,他竟没接住,铜钱当着他的面掉在地上,既没有正也没有反,它卡在两块石头中间,是个风骚的侧躺姿势。
严丝合缝的贴在漆黑的山壁之上,一点极细的凸起都能让他停留片刻...认为自己(的轻功)是“出了神,但尚未入化”,距离腾云驾雾还差一点...被冰冷的江风一扫,他腿抽筋了。那半躺的铜钱果然是出师不利的先兆。
其实我不太认同《有匪》是武侠小说,我看过《金庸全集》,看过《古龙全集》,也看过《梁羽生全集》,不管是从门派上看,还是从武功上看,感觉有点不成体系,尤其是从练功方式上看反而更像是修仙类的小说,不管是走路还是骑马,随时都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脑海里把招式想一边这武功就练成了?甚至还有从未见过的先人托梦相授,竟也能学成,这不是修仙的套路吗?
然后我又重新看了一边介绍才发现,哦,原来这是新武侠。
赵家王朝,南渡政权,主战派和主和派整天吵的不可开交,这种历史背景很容易就让人想到宋朝,宋朝尤其是南宋,到底是一个积弱的政权,还是一个强大政权,我们暂不讨论,赵渊是怎么上位的?是在南渡过程中,正主赵渊身体积弱生病而死,作为吸引敌人注意力的影子反倒活了下来,并借此上位。梁绍为了北伐大业,把影子扶正,他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梁绍为了防止影子内斗影响北伐,把关于皇帝的身世的秘密(海天一色的真相)抖搂出来,而皇帝也确实在剿灭知道海天一色的人。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觉得作者把皇帝的格局写小了,作为一个身负重任,要收复江山的雄才大略之人,前二十年都在隐忍,在建立自己的势力,思考的都是如何平衡主战派和主和派,如今羽翼已丰,寻思着如何拿下主和派,一举北伐收复江山,他脑袋里思考的都是如何实现自己身上背负的家国重任,他需要为自己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而变得惶惶不安吗?他不需要。
在自己当傀儡的时候尚且不用担心自己的皇位,如今羽翼已丰,更加不需要了,何况这压根就不是他所要考虑的事情,秦始皇会因为自己叫吕不韦仲父而担心自己的皇位吗?乾隆需要为自己是陈家洛的兄弟而担心自己的皇位吗?不用,为什么?入一家祠堂则为一家子嗣,何况,即使一开始名不正言不顺,二十年过去假的也成真的了。
他要考虑的是如何收复江山的宏图大略,所以作者把影子皇帝写成一个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而变得勾心斗角之人,把皇帝的格局写小了。
尤其是,历史上一统江山,除了明朝是从南向北打下来的,几乎所有北伐任务都失败了,江山的统一都是从北边往南边打的。
所以如果把北伐,收复旧都这部分写下来,而不是一笔带过,影子皇帝像周以棠,像李微一样,他担得起这句话: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我感觉霍连涛的角色设定有点悲催,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海天一色涉及到的几个关键人物,以及他们的后人设定,
南刀李微,被人设计中毒最后战死,他的后人周翡,妥妥的一个正面角色。孙子李晟也是个人才。
山川剑殷闻岚,家破人亡(灭族),幸存一子殷沛,殷沛是个亦正亦邪的人,是个悲剧角色,但最后盖棺定论依然为出身于名门正派。
大药谷唯一的后人应何从,武侠里用毒之人,多数都上不了台面,在齐门禁地解救流民有功,他和周翡混久了也算是正面角色。
甚至连木小乔,作者也没有描述她有多坏。
然而霍连涛,作为霍长风的弟弟,霍长风和南刀李徵是八拜之交,却被安排了一个给哥哥下毒,还放火烧死霍长风的设定,好不容易组织了一场英雄会,就等着登高振臂一呼当武林盟主时,却被自己人一把冷箭解决了,算是惨死,总感觉他的角色设定怪怪的,按照套路,他不也应该是一个风光的正派人物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