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本性自足,为何还要修行?”,感想如下:
因为你还活着,且还需要活一段时间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而人总是惧怕损失厌恶损失,于是增加了某种不确定性,于是有了对抗,对抗不确定性。而所谓修行,就是让这种不确定性回归本身,可由于你并不了解它、并不确定它的缘故,你又如何把它归位呢?故而,你会施加力量,力量又形成反作用力,当它们平衡时,你放才看见:原来它一直岿然不动。可是,如果你压根没施加力量呢?一切皆空,一切皆幻象,但你是具体的,存在是具体的啊,于是新的对抗又形成了。然后,你探索活着的意义,你追问人性具足为何还要修行,实际上你真的明白人性具足后面的东西吗?你也只是止于此而已。
止于此,也就是说你探索的极限也只是走到怀疑自己所认识的极限是否真的极限而已。
故而有此疑问丝毫不出奇,归根到底,你也没看过完整的话,你更未曾接受过完整的“洗礼”,断章取义、寻章摘句而已。可你要知道,只要是语言,话语,乃至于文字,它是有语境的,是特定的表达铸就特定的指向,继而指向实在具体,故而有“名副其实”之说。
但你直接就脱离了这个,然后一下子转到了修行,这时首要回答的是自性具足和修行的关系。那么,要明白这一点是否得先明白自性具足主要指的是哪些方面呢?修行又具体有哪些修行之法?然后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最后才是为何要修行呢?
你直接就前提加结果,这就像很多人读了励志故事、鸡汤文、成功学的人,好像读懂了什么,实际上不过是意识到自己的自性不足,继而好像失败是有迹可循的,继而认定失败是因为某方面不足。这是把书往死了读啊!
换句话说,你明白了为什么会失败就能成功吗?此时,失败是第一位,其次才是为什么,这样的探寻方式是没问题的吗?你是追寻成功来着呀,别忘了。
同理,自性具足,是指可能性的基础条件人人都具备,这就像一切皆有可能,也确实诸多离奇荒诞的故事依旧在上演。然而,你想要的是这个答案吗?没有正念,故而有疑,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吗?并不是。
意思是,不止一个疑问。你不过是指出了其中之一罢了。意思是,即使给你答案,你也依旧会有新的问题,乃至于重蹈覆辙,就像埋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然后种子自然生长,盛放,到逐渐枯萎……最后,你看见了诸多的种子。
整个生命的历程,你却只见表象,从未涉及内核,如此一来,表象在变,你的问题随之而变。意思是,你压根就不虔诚,你问这问那不过是满足你的好奇心罢了。
这就像一个虔诚的人,首先是信,然后是信大于一切。故而,你说这是某宗教的意思吗?未必,但于他的馈赠是完整的,因其思无邪,自然心无挂碍。
是故有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意思是人人皆可成佛和心中有佛,自在灵山,我即佛。
前者就是自性具足,后者就是需要修行。
也就是说,你既心中无佛,更不自在,至于灵山是什么,你也只当是某个虚构或想象或具体的地方,实则你不是佛而已,你并不具备相应的自性,没有那份觉识和觉悟,自然,你会疑问:为何要修行?
实际是,“何处有南北,本来无东西。”
意思是,修行都是众生拿来辨认的一种方式,而对于真正的佛来说,如来,如是我闻。即,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就是这样做的,仅此而已。至于你们怎么看?那是你们的“劫”。它不过是本来如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