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日更已经日更200天。200天说长也不算长,连一年都没有,说短也不算短,一个人一生也不过一百多个200天,想想自己人生的百分之零点几都有文字记录,心里也是充满自豪。
200天缘起春节期间微信读书看到的一篇文章,从此开始写作练习,也正式走上写作这条路。不敢奢望成为作家,只是抱着锻炼写作能力,磨练笔头的想法走上这条路。
机缘巧合,误入从容小主日更群,进群才知道每天必须日更八百字以上。回首两百天这段经历,最让我自豪和骄傲的,不是伯乐推文多少次,也不是理事会推文多少次,更不是钻贝或者点赞有多少。最让我自豪和骄傲的是我真正做到了日更,坚持做到每天都写文,每天字数超过八百字,不论刮风下雨,也不论开心或者伤心,只是发文的时间有时候滞后几天。
日更期间也经历过很多阶段,一开始信心十足,遇到点什么事,都想来论一论,写议论文为主。后来加入书香澜梦专题,开始每周基础小作文写作,期间最幸运的是莫过于通过评文活动认识魏老师。第一篇被点评的文章《穿越百年的烛光》,信心满满,评下来却是四不像,锦瑟更是说太刻板,很不喜欢。魏老师说最大的缺点是太呆板,没有灵气。当时内心还有一丝不服,觉得自己有境界,时隔几天再看,确实是味同嚼蜡,索然无味。
不想文章写得无趣,在魏老师推荐下连读毕飞宇《小说课》、朱光潜《读写指要》、王鼎钧《作文七巧》和张大春《文章自在》,还有《老舍谈写作》等作品,开始转变风格,转为写记叙文和描写,试图去把一件事讲清楚,像学普通话一样,先把舌头捋直,让别人能听懂。
坚持写日记为主后一个多月,看着魏老师点评群友的小说,心里开始痒痒,也想学着创作。于是,结合回乡见闻,想着以披露豫北多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创作了第一篇小说《中暑》,暂且称为小说吧。讲述一个拾荒老人高温中暑后,子女们的反应,特别是儿子们种种不孝行为让人寒心。这篇文章也很有幸得到魏老师点评,总的来说,很多行为话语不符合人物身份与情形,过于理想化,有些脱离现实。对照魏老师点评意见,我及时做了总结。后续根据魏老师建议,试图进行仿写。
仿写最典型的是《比剑》这一篇,创作意图借古讽今,意在披露学术圈奖项包装过程中的种种丑陋现象。此文得到文友教育创客学习学的高度认可,很是让我感动。更让我坚定了写下去的信心。
由此我笔下诞生了著名人物赵小辉,以自己为原型,结合工作中的种种事迹,先后创作了《画心》、《刺探》、《欢颜》、《超期》、《心牢》、《调研》、《折腾》等一系列作品,其中《画心》可称为我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虚实结合,真实刻画了一个AI时代背景下,中年职场男的内心,打动了一些网友。
这一阶段,发挥创作精神,根据一朋友讲述故事,改编而成一篇小说《换房》,人为编造了天道轮回,因果报应的故事。
一次生活中的突发状况,改变了我的写作风格。父亲生病住院,让我再也没有心情去编造故事,一连一个多月,都是以日记为主,记录当时的事情和心情。也特别感谢文字,陪我度过那段难过的时光并记录下来。现在再翻看那时的文章,满满都是回忆。
感谢日更,锻炼了我写作能力,让我感觉到亲情的温暖,更让我时刻想起岁月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