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27
![](https://img.haomeiwen.com/i9238356/2b96a3c90284c67e.jpg)
小文文缩在旁边羡慕别人玩得不亦乐乎的情形,自己却不敢加入其中。难就难在这孩子的敏感性格,让他缩头缩脑,顾忌得多。如何让他融入小朋友的队伍?就让他先在一边观看其他孩子玩螃蟹吧!
万一有个孩子说“哎呀,这个螃蟹怎么不动了?”
小文文正好对此有见解,是不是就忍不住说“哦,我知道,螃蟹太困了,睡着了,当然不动啊!”
其他小朋友们一看小文文说的似乎有道理,就转过头来看他,打量着他,然后叫他来看看怎么办。小文文不敢触摸螃蟹,但是可以用一根棍子来戳戳它。一来二去,他不就与别人家的孩子玩到一块儿去了?
在心理学上,这叫做“共情”。利用心理战术可以帮助孩子克服不敢加入陌生人队伍行列的困难。以前我不懂这些,每次硬催他和其他孩子一起滑滑梯,玩玩具,强逼不来还让他和我都尴尬地变成了大熊猫,让他人观察打量。而今天却在朋友圈看到了这个好办法,决定试试。
树下倒是很清凉,夏天的风吹过来,把衣袂飘起,把秀发清扬,把皱纹抚平了。大人和孩童在树底下玩得兴致盎然。
这时,有个打扮精致的女人给孙女捉了一只螃蟹,看样子只有两岁的女孩,肥嘟嘟的小手捉着小螃蟹的背部,慢悠悠走着,把螃蟹放到她奶奶的背部。
“哎呦!”奶奶痛呼。
文文一看这情形,就回头跟我分享,指着那阿姨,说,“哇!妈妈,你看那个螃蟹咬人了。”
我嘴角淡淡一笑,摸摸他的脑袋瓜,继续看。
女人身上的黑色蕾丝面料沾了一只又黑又丑,又湿着的螃蟹。那对尖锐的大钳子看着就让人害怕,其细小的尖口透过蕾丝刺入皮肤,让她莫名地一阵恶寒,身体忍不住轻轻颤栗。
她慌慌张张扯掉螃蟹,“哎呦,痛啊!妹妹不要放在我衣服上呀!”
小女孩却更加激动了,她蹦起来,拍拍小手,欢叫,“哈哈……奶奶,螃蟹。”
做奶奶的只是嗔怒看了她一眼,并不生气,“调皮!”
小文文见此又回头看我,明亮的眸子里有些着急,我点头颔首,示意他千万别声张。他的慌乱源自于内心的,果然产生了共情吗?太好了。
另一个孩子还在等其妈妈捉螃蟹,只见他妈妈还蹲在湖水边的奔涌而出的水源周围,轻轻揭开每一块大大小小的石头。见她掏了半天,竟然还没掏出一只小螃蟹来,我好奇地回头看着她。
“有螃蟹吗?”我也有些心动了,想要去捉只螃蟹来给文文玩。真是奇怪,怎么就这么难捉呢?是螃蟹太精明还是螃蟹太少了?
那个穿着蓝色连衣裙的年轻妈妈提着裙摆,回头对我道,“没捉着,刚才拿起大石头,看到了一只,又逃走了了!”
“啊!不好捉吧?你看……”我拿起一块沾满青苔,滑滑腻腻的小石头,底下的水流轻涌,立刻激起了一阵混浊的泥水。一片混沌,哪里看得清水底的情况。
“根本看不见啊,你怎么就看到螃蟹了?”这算是我第一次在石头底下捉螃蟹,记忆中只在田里和田埂的脚印窝窝里捉过。
我探出右腿,在一块只有脚板宽的砖头上站稳了,才敢俯身去翻石头,为了一只小螃蟹逗文文开心,顾不得什么干不干净了。
抱起三块大石头,没有螃蟹,又拿起四块小石头,还是没有螃蟹,我有些茫然地看着水面,不知所措。小文文的声音却传了过来,“妈妈,有没有螃蟹?我也去抓抓看。”
“噢一只也没有,奇怪了。”扭头回看文文,脚他小心翼翼探脚走下坡,快到了水边,“很危险的,小心点。”
“好的,妈妈我会小心的。”小文文脚步不曾停下。
我问蓝裙子女人,“你捉到没有?”
“一只也没有。”她站起来,朝我走来,在我左边停下来,继续寻找。
我俩摸索了半天,一只也没收获。她叹了口气,气,“哎呀!幸好刚才捉了一只,要不然真没收获了。”
我笑笑,文文清脆如铃铛的的声音又传来,“妈妈,我下来了,过不去。”
“哇!你怎么……怎么站在湿泥土上了?别滑进水里。”我大惊失色拉着他的小臂走上林荫路。
小孩们一片哗然起哄,原来椅背上停留着两只一大一小的螃蟹,螃蟹们努力地抓着光滑的椅背,尽量维持身体的姿势不动,防止被重力带动下滑。看着螃蟹努力的滑稽样,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真有趣啊!
忽然小螃蟹一个崴脚,脱离了原先的小凹凹坑,失去了着力点,一滑到底,重重跌落在椅子上面。
“哈哈哈……”孩子们发出一片爆笑。
小文文走进去看,我也跟在他后面,见到了这只小螃蟹断了两条小腿,难怪,力量如此孱弱,一个失神便遭殃了。
哈哈……小文文仰天大笑不止,“共情”果然是强大有趣的力量啊!
为什么笑得停不下来了?毕竟这螃蟹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笑点,它再来这么一出,真的很难不让人连连发笑。
孩子们的世界如此纯真无暇,如此简单可爱,如此容易满足快,几只小螃蟹就能让他们快乐一个上午了,真的让大人忍不住想去啵一口他们的粉嫩小脸蛋,太萌太好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