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丰富的知识,努力去实践,去行动。孔子说如果学习了之后又能经常温习,熟悉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其中的道理,学习自然会不断深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感悟:
1. 我们学习过很多知识,很多道理,但是仍然过着碌碌无为的人生,究其原因是没有将那些知识和道理运用到自己的人生之中,这种学习是一种无效的学习,对如何过好这一生没有什么帮助。这里得出一个核心结论,想要过好这一生,更好的成为自己,就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将自己学到的道理去实践,去行动,做到知行合一,此生无憾!
2. 快乐的学习,学习的快乐。
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们会痛苦,人的天性又是趋利避害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快乐的学习,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这是启动良性循环或者陷入恶性循环的两条完全相反的路,效果也是背道而驰的。马丁布伯的《我与你》说当你与万物产生“我与你”的链接时你会体会到深深的快乐,那种被理解,被看到的感觉,就是“我爱上你”的感觉。同理,当你真的认同一个道理,深深的理解它,按它的指引去行动去实践,也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也就有了快乐学习的动力,从而启动快乐学习的良性循环。
3. 我们常常很贪心,想要更多的金钱,更多的资源,就连知识和道理也想要知道的更多。想要检验出你是不是个贪心的人,回家去看看自己的书架,是不是有很多书买回来之后没有翻开过一次?买书的时候是不是觉得买回来好像就已经得到书里的知识一样?庄子在《养生主》一章中开篇讲到这样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它的大意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要失败的。已经知道这个事实还要为之,失败是确定无疑的了。
4.好的知识和道理,要经常去温习,去加深记忆和理解,我们的认知在不断的进步,我们的经验也在不断的积累,对知识和道理的理解也会不断加深,温习是体会“学习的快乐”的途径。以后要少买书,一本书不读完就不要去读第二本书。现在不读的书就不要去买,等到要读的时候再买,啃透自己的书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