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力财经
近日,新零售巨头盒马鲜生“标签门”事件引热议。有消费者在一家盒马鲜生门店购买产品时,发现有店员故意将产品上几天前的标签日期撕下,换上最新日期的标签。之后该名用户向有关部门举报,经过查证,盒马鲜生员工却还是存在换标签的违规操作。
“标签门”事发4天后,盒马CEO侯毅在社交媒体发布致歉信,宣布将免去上海区总经理职务,并表示今后“任何人做出有违客户第一的行为,我们将执行最严厉处罚,绝不手软。”随后,不到三个小时内,侯毅再次表示,“正式向各位消费者发出邀请,诚挚邀请您担任盒马鲜美监督员,将遇到的体验问题随时向我转达。”
律师:涉嫌消费者欺诈
律师方超强律师表示,毫无疑问,盒马鲜生被曝光的更改生产标签的行为,涉嫌消费者欺诈;从消费者维权的角度来说,首先可以考虑“退一赔三”;其次,因为所涉商品为蔬菜,如果所更换标签的蔬菜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还可以考虑按照《食品安全法》主张“退一赔十”。而从行政处罚的角度来看,盒马鲜生的行为根据《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很大可能要面临5000-10000元区间的行政处罚。
在改变食品生产日期的问题上,变质是经营者、生产者违规操作的结果,但不是只有变质的结果才可以追责,这是法律、法规的意义所在。长久以来在日常购销活动中由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纠纷不计其数,消费者的天然弱势推动我国法律的完善、执法的力度增强,根据文书情况也可以看到,消费者维权数量是在这两三年里激增,与此同时媒体的宣传、社会的舆论、每年的315晚会都在努力去提升消费感受。但是,市场上依然存在违规违法行为,从这一点上进行反思说明监管仍然存在空间,处罚是不是不够,前期的准入是不是过于宽松?从这一角度来说,或许这样的情况还会发生,我们只能期待有更严格的方式来规制这种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利。
盒马鲜生到底怎么了?
我们暂且先不谈此事件是否真为临时工所为,单从事件本身来看,这与盒马鲜生希望用科技和人情味带给人们“鲜美生活”的愿景不符。作为阿里系重要的成员之一,盒马鲜生的“标签门”事件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寒心,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产生了疑惑,盒马鲜生到底怎么了?
1.急速扩张导致管理不全。
对于盒马鲜生以及众多新零售门店来说,唯有扩张才能够快速的获取用户。因为新零售是线上+线下,所以在大范围的住宅区域里,光有一个门店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盒马鲜生在近段时间来,疯狂的扩张自己的门店数量。
有数据显示,2017年9月28日,盒马首次单日开出10家门店,同时挺进3个新城市。进入2018年,盒马门店数量在不到5个月内激增23家,以6天一家的速度在全国各大城市亮相。今年4月28日,光是这一天就有11家盒马门店同时开张。对于这种扩张速度,盒马的CEO侯毅对此很自豪,他表示:“不自豪就假了。因为以这样的速度狂奔,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零售企业可以做到。”
可在这疯狂扩张的背后,员工的培训和规章制度的实行成为了大问题。店面开的太多太快,员工需求加大,员工的培训时间也会大大缩短。而且管理上也会出现很多漏洞和问题。这样的问题带给企业是致命的。
2.运营成本过高。
盒马鲜生跟普通超市比起来,有更大的海鲜区,餐饮区和物流配送服务。这些看起来可能没有那么花钱,但实际上,这些都是盒马鲜生高昂的运营成本。首先是海鲜区,虽然超大的海鲜区可以吸引眼球,让更多用户来购买,但这些新鲜的海产品有着高昂的物流运输成本和高单价。要想实现高利润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者就是餐饮区,很多顾客可能会停下脚步去买东西吃,但是门店位置有限,租出去的店面其实很少。最后就是物流。物流成本是所有里面最高的,因为物流讲究时效性,所以要配备人员去配送形成自营模式。设备人员包装成本配送都是高昂的成本。
总的来说,此次事件带给盒马的不只是用户的信任危机,他们更应该通过这件事,来发现盒马鲜生体系中存在的根本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也是目前新零售行业有的。相信在解决了这些问题和痛点之后,盒马鲜生会变得更好。
欢迎点击关注:大力财经,入驻全平台,覆盖千万粉丝。聚焦科技产业观察,大公司,大产业,大产品。科技热点、爆料消息、科技趣闻。关注不迷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