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从不相信优秀的那些鬼话 但憧憬能听从内心的勇敢 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鸿沟之间 现实以上 理想未满 一个匍匐前进的灵魂
一个人很难说不会被现实左右,甚至是一定会被现实左右,乃至影响着。选择了怎么样的物质条件,就一定程度选择了怎么样的精神生活。从入手一个游戏机开始,一定会往偏向沉迷游戏的角色多靠近一步,从入手一个耳机开始,一定朝着音乐深度宅的路走下去,从第一个化妆品开始,一个人开始走向那个路,从一本一本书开始,一定多多少少会多读些书。因此,不说物质必然改变意识,马克思那点理论,我们也能从生活中感受到,物质决定着意识的大部分走向……
现在不相信了,那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鬼话,不是因为不想优秀,你误会了,只是,我已经不认为需要别人给我一个优秀的“标准”,而我成为一个标准下的傻瓜,一次次的重蹈前辈的覆辙……
如何获得幸福
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在这个问题下,我可能已经从初中思考到现在了,惭愧的是,从来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曾经相信,存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那个模式可以让人远离苦痛,永远幸福。后来就被现实无情的打翻了我的美梦,我开始认同,人生不能不接受变化,接受了变化的人才可以获得幸福……
说说现在对这个问题的更新:一个人,该有多少的能力,做多少的事情,是最最幸福的事情。幸福在于,不多求,也不少求。贪婪的索取,能力又不够,只会脱离现实,得不到又痛苦中挣扎……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活着,不能施展出自己的能力,只会令人精神颓废,内心麻木,活的浑浑噩噩……
那么,如何能做到不多求,又不少求呢。
看到他人的成绩,大部分人会眼红,很想得到,这样本是人之常情,不想当司令的兵不是好兵……但是有的人就开始焦虑了,开始不满足于自己的生活了,开始批判起自己了,做出很多过分的情绪表现。这个过程就已经多求了。刚刚开始的时候,美国超过中国很多的,英国也一样,那时候中国领导人眼红了,觉得美国行,我们国家人民也行,于是轰轰烈烈搞革命,结果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一开始日本被美国打败了,日本人看到了自己的差,他们接受了美国的殖民,并且开始着手做一些制度上的改革,教育,政府机构等等等等,于是日本飞速发展了起来……
一个人和一个国家,有共通之处。不多求的要点在于:能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是前提,然后就是能在自己的情况下,做些脚踏实地的努力,这是方法论。脱离了这些,都要变成浮躁的大跃进运动。
如何不少求呢?
说起来很困难,但是我现在的想法也很简单,不少求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我在生活中,碰到过很多事情,有时候自己开始控制不住消极起来,变得无所求,也就是常言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些事情做了总得不到愉悦,反而变得不甚快乐,甚至,反感……要是反感着做一件事情,总会变得不快乐,总会变得不愿意发挥自己的实力,甚至破罐子破摔,没有活力……
做一件自己乐意做的事情,是获得能量的最好办法,怎么说,读者一定会觉得我很天真,嘴巴里面甚至开始说,你还是个幼稚的小学生吧?社会并不能给你你想要做的就给你做,等等等等,别急,真的别急。但是你细想过吗?我们乐意做的事情,真的那么难做到吗?这里讨论的不是成功,当然,目标不是如何拥有钱,成为富翁……这一点我们都明确清楚,然后再往下看,因为,我想你肯定知道了,我也基本上徘徊在温饱的范围内,谈不上有钱。好,但是我有资格谈论幸福,为什么有资格呢?因为我觉得你也有资格。回归正题,做自己乐意做的事情,能极大的激发出自己的潜力,并且从中体会到自己的满足,这个很重要,我们不做自己乐意做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去从外界获得肯定,但是,做自己乐意的事情的时候,肯定来自自己的内心。
因此,我想你应该知道如何判断是不是服从内心了吧。很简单,观察你自己的做事模式,如果你的力量来自内部,你不需要别人给你一个“好评”或者“差评”,就可以孜孜不倦的付出生产力,恭喜你,这个事情是你内心乐意做的事情。而如果,你刚刚做完一件事情,马上发到社交圈,然后等待评价,得到了好评以后也没有特别开心,但是如果得到差评或者冷淡待遇,便开始最最不安,对差评反驳,对冷淡不满,那么,很遗憾,你做的事情可能并不能使你真正的开心。
好了,我想我睡不着了已经,天都亮了……
(纯属个人观点,没有理论依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