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关于成甲老师《好好学习》的最后一篇文章,主要的目的是来回顾一下这本书给我自己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之前,我总共用了七篇文章来一一解释了七中思维模型——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安全空间。其中的复利效应和黄金思维圈对我目前的启发特别大。
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它不仅仅是投资领域的一种计算方式,而是一种对于努力方向和重点的提醒。在复利效应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我们选择努力方向的时候,必须明确我们的方向。
我们都知道努力会带来成功,但是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没有把握好的话,成功真的不一定能够来到我们的身边。不管你是打算学习一门外语,或者是一项新技能。复利效应都会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能你在学习的开始,感觉每天背诵20个单词或者学习一项基础技能,进度非常的缓慢,但是你只要坚持去做,慢慢的,有了时间的加持,你就会发现单词跟单词之间的联系,或者基础技能对于更高一层技能的加持作用。这个时候,就是你感受到复利效应的时刻。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别人教的方法没有作用,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抱着速成的态度去学习的,而很多课程的开发者为了增加课程的销量,也会投其所好,用“xx天速成”、“xx天学会”之类的名称去吸引别人购买他的课程。真正的学习,肯定是一个长期的复利增长的过程,在最开始的时候,你的变化和成长非常小,小到你根本意识不到,但是随着你不断投入精力学习,你的知识和技能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再谈下学习的重点,学习的重点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觉得艰涩的点,越是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我们越是要去学习和研究。因为这些点,就是阻碍我们知识进行连接的点。把这些点打透的越多,我们的学习进度就越快。
黄金圈思维
黄金圈思维,实际上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做什么”,还是“为什么做”?同样一件事情,领导安排你去制作张贴一个“优秀表彰”海报,我们看一下两种思维方式都是怎么做的:
“做什么”:先确认获奖名单,然后通知广告制作公司,做个常用的版面过来,拿去让领导审稿,最后找个经常贴的地方,张贴。
上面这个流程是不是大家通常在做的流程呢?下面我们看看“为什么做”思维的人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做”:同样是确认获奖名单,首先思考他们获得的奖项是什么,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要宣传他们,宣传他们起到的激励作用是什么?假设是业绩高手的表彰海报,那么重点就要突出他们的业绩,激励的对象是哪些人?打算激励的对象经常出现或者对于这些对象来讲,最显眼的地方是哪里?联系广告公司,海报版面突出宣传重点,拿给领导审稿,并询问领导,海报的宣传重点是否恰当,选择张贴地点的原因。最后,张贴海报。
看到了啊?同样一件小事,不同的思维角度出发,“为什么做”的人不仅从这件事情当中学到了经验,而且在领导面前展示了他做事情的时候是带着思考去做的。最后就是从海报张贴本身来讲,这次海报张贴也真正的起到了它的作用。
撒切尔夫人说过的一段话,值得每一个正在探索,或者是还没有开始探索思维方式,对于我们人生重大作用的人铭记。
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们将变成言辞;
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们将变成行动;
注意你的行动,因为它们将变成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们将变成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们将决定你的命运。
我们想的是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