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提问:我家孩子勇勇,现在上小学二年级。他的学习用品总是用着用着就找不到了,不光是笔和橡皮,有时老师刚发的作业本都会搞丢。
光红领巾都买了好多条,不是到校门口发现忘了带,就是自己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前几天收拾房间一下子找出来5条。这个丢三落四、忘性大的毛病,该怎么改呢?看着这位妈妈一脸无奈的样子,景洋老师马上就想起了女儿可乐在刚上小学那会儿的情形。有一次,她被选拔参加学校重要的活动,因为走得太匆忙,到了校门口才发现没有系红领巾,急得在门口跺脚,都快哭了。
后来,正巧班主任老师经过,帮她解决了这个问题。放学后一进门,她就兴高采烈地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今天好幸运啊!老师就像从天而降,解决了我的难题!”这件事情引起了景洋老师的重视,下一次,老师会不会这么恰好就出现呢?物品管理能力虽然现在看起来是个小事情,长大后可不一定。小到家庭事务、生活环境,大到工作时的秩序和条理,其实都和这个习惯及能力有关系。
有经验的高管判断一个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状况怎么样,往往也会从细节观察。比如:只要看看他的工作台和车子后备厢就知道了,是整整齐齐、清清爽爽,还是混乱一团、满满当当,基本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如果现在孩子对于物品管理和承担责任没有概念,万一将来手里要掌握更大、更多的资源呢?到那一天,可能丢的就不是文具,而是文件,不是红领巾,而是大额资金,那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未免就太大了!
那么,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粗心大意?不爱惜物品?毛毛糙糙?都有,其中最核心的关键点是责任承担没做好,而且往往这个后果对孩子自己并未产生多大影响。唯有这次,可乐有了印象较为深刻的体验。为什么呢?因为她切身感受到了那个“急”!那如何能让孩子做好责任承担呢?
下面是一些非常有效的做法:
1.勇于承担结果首先,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出规则。记住,一定是孩子参与制定并能够做到的,并把“承担结果”放在第一条。当有类似事件发生时,先让孩子认真梳理当时自己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如果是可以避免的,那就自己承担;如果是意外发生的情况,那就由爸爸妈妈承担。这就叫划分清楚责任。那么,怎么承担物品的损失呢?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丢失的物品。零花钱不够用,可以先向爸爸妈妈借,但有借就要有还,并写上日期——给予一点压力,让孩子以后尽量避免损失。
2.图表法:上学日,前一天晚上做好物品准备从书包到日常用品到衣物都尽量按照清单准备,避免第二天早上手忙脚乱、遗忘东西。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定物品使用管理习惯表,见表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根据孩子的日常需要,将此表细化。
3.在学校和家里,用过的文具及时收纳和清点当然,孩子在初期一定会常常忘记,不过慢慢地就会形成习惯。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编点顺口溜来记忆,
比如:
尺子橡皮作业本,
文具课本全收齐,
我是整理好能手,
良好习惯小事起!可乐后来虽然还会偶尔丢一两样东西,但频次明显下降了很多。其次,除了上面三条规则外,结合孩子的年龄段,还要做另一个重要的引导,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解决问题的意愿。
4.惜物的意义——物品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一般家长在家里也会经常和孩子说:要爱惜物品,不能浪费!但很多孩子不太能听进去。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这个物品除了使用功能外,并未和孩子本人发生连接关系。他只看到了物品的价格、外观、功用,并不了解这件物品是怎么做出来的,怎么才能千辛万苦地到他手里。希望家长们能带领孩子一起了解和探索,这样不仅能从思维认知上达到爱物、惜物的目的,也能体验有趣的“走进科学”的过程。
以经常使用的铅笔为例,一支铅笔虽然只卖几角钱,但它是由 100多种材料,历经83道工序,耗时10多天才制成的。如果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查资料、看纪录片,孩子会真切感受到,原来一个物品的价值不是超市货栏内的价格标签,而是凝结了很多人的辛勤劳动和付出,并且除了人的生产、运输、销售环节等,还有大自然的功劳。铅笔身是原木制作而成,大树的生长就需要很多年,要经历阳光雨露、寒风冰雪,有天地的滋养才能长大。经历了这么多,这支细细的铅笔才到了自己的手上,这是多么神奇和美好的事情啊!如果轻易把它丢掉了,它就失去了在世界上的价值不能为学习知识提供帮助和服务,而是变成了需要处理的垃圾。
那么,附之其上的那么多人的心血、劳动也就随之消失了,这又是多么惋惜的事情啊!家长是不是需要每样东西都这么做呢?
答案是:不需要。父母的目标是建立起孩子对物品的理解和与这件物品的连接,进而自发地珍惜和感恩,担负起使物品“物尽其用”的责任。只需要选择一两个,把重点放在孩子的观念和认知的建立上,就可起到一通百通的效果。笔者相信只要使用上面这些有效的方法,孩子的物品管理能力会逐步提升,在惜物和整理方面会逐渐形成好习惯,丢三落四的坏毛病一定能够改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