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许愿的时候,从来不会祈祷世界和平,因为知道那是一件极其虚无缥缈的事情。套用我初中时期物理老师的话:即使地球上只剩下两个人,相信也不会和平相处。种族之间更加不必想了。
清楚的记得,那是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后,老师说的话。
《追风筝的人》也很残忍地证明了这一句话。
这本书有着阿富汗近代战争的残酷悲剧,让人知道,战争从未远离,它一直都在。只是,有人幸运地只从媒体报道上看到,有人则置身其中。
阿米尔和哈桑是儿时玩伴,但他们从来不是朋友,阿米尔是商人的儿子,他家是喀布尔屈指可数的巨贾,而哈桑则是他家佣人的儿子。
在阿米尔十二岁以前,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一起玩耍。在那些交错的树木中彼此追逐;第一次看西部电影;在市场闲逛;阿米尔半夜摇醒哈桑,让他听自己写的第一个故事。
在喀布尔孩子最振奋的追风筝比赛中,哈桑帮阿米尔追那只被他的风筝割断线的最后一只风筝,遇到和他们曾有过节的阿塞夫。阿米尔在小巷的拐角处看着哈桑被侮辱,他悄悄的跑开了。
哈桑把蓝色风筝还给阿米尔,那时候开始,他们疏远了,或者说,是阿米尔刻意避开哈桑。他愧对哈桑,又妒忌父亲对哈桑太好,而他时常被父亲忽视。最终,妒忌心超过了所有。1976年夏天,阿米尔在十三岁生日的第二日,诬陷哈桑偷了他的钱和手表。哈桑并未辩解,他的父亲阿里带着哈桑离开了阿米尔的家。
1981年3月,阿米尔和父亲巴巴鲁离开了被俄国人占领的喀布尔,经过一段艰难的旅程,他们到达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弗里蒙特。对阿米尔来说,美国是个埋葬往事的地方,但对他的父亲巴巴鲁来说,这是个哀悼过去的地方。但两个人都开始了新生活。阿米尔上学,巴巴鲁在某个加油站上班,闲时,他们搜罗旧物,然后到跳蚤市场卖出去。即使后来得了癌症,巴巴鲁也没有停止去跳蚤市场,那里仿佛他的家乡,阿富汗人占据了跳蚤市场的一整个区域,那里的人,多数是原来的外交官、找不到工作的外科医生和大学教授,包括得过军功勋章的塔赫里将军。阿米尔在这里认识了塔赫里将军的女儿索拉雅,两人开始相爱。在阿米尔和索拉雅的婚礼之后一个月,巴巴鲁在睡梦中离世。
1988年夏季,阿米尔完成他的第一部小说讲述父与子的故事,背景设在喀布尔。第二年夏天,小说出版。这一年,俄国的军队从阿富汗撤得干干净净,可是内战继续,阿富汗难民依然像潮水般涌向巴基斯坦。
这一年以后,阿米尔和索拉雅一直想要一个小孩而不得。阿米尔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惩罚,惩罚他曾经对哈桑的遭遇视而不见。
2001年6月,阿米尔接到父亲以前合伙人拉辛汗的电话,拉辛汗知道他所有的往事,建议他去一次巴基斯坦,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阿米尔去到白沙瓦,听拉辛汗讲了许多关于父亲的事情,也得知了哈桑的情况。阿里被地雷炸死了,哈桑结婚了,后来和妻子法莎娜一起,随着拉辛汗一起搬回阿米尔在喀布尔的家,他依旧住在后院那间破屋子。他们有过一个夭折的女婴,后来又有了一个男孩。后来,哈桑和法莎娜因为是异族,被塔利班杀害了。拉辛汗想让阿米尔找回他们那个失踪了的儿子索拉博。因为,哈桑是阿米尔的弟弟。
几经挣扎,阿米尔返回故乡。
喀布尔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废墟和乞丐,触目皆是这种景象。一个为喂饱孩子几个星期的男子,要卖掉他的义肢;体育馆里,足球比赛中场休息之后,一对通奸的情人被石头砸死;被恤孤院负责人卖掉的索拉博涂脂抹粉,跳着以前街头手风琴艺人的猴子表演的舞步……
阿米尔家的房子,早有塔利班住了进去。
在寻找索拉博的过程中,阿米尔遇到已经成为塔利班头目的阿塞夫,通过搏斗,阿塞夫放走了他和索拉博。阿米尔带着索拉博回到美国,受过伤害的索拉博梦游般过着日子。阿米尔带着索拉博放风筝,他们黄色风筝把一只绿色风筝的线割断了,阿米尔为索拉博去追那只绿风筝,他说了那句哈桑曾对他说过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索拉博若有似无的微笑,让他看到了春天到来之后,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这本书,人与人之间,父与子之间,国家和民众之间,所有的关系都如此脆弱,在战争面前,人的尊严和生命轻易地被践踏。
而且,战争来得是如此荒唐,只是因为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甚至不过为了一己私欲,就放肆的掠夺他人的所有,包括生命。而这些手上沾满血腥的人,自命为正义。时间的流逝没有促使这片土地走向文明,它倒退得令人心寒。
战争使很多人流离失所,一些精英阶层成为难民,寄居在别的国家,年轻的一代在异国迸发出新的力量,可是,老一辈心里,时刻记着故国,因为身份,或许也与尊严有关,他们只愿与来自同一个国家的人交往,并期待着有朝一日重返故里。像塔赫里将军,他努力维持着在故国当将军时的样子,等待时来运转:阿富汗会解放,君主制会恢复,而当权者会再次征召他服役。
已经完完全全成为美国人的阿米尔,却看到了深爱的故土最沧桑的一幕。一切不复存在,所有美好都变成了残缺,而且,继续变坏。
追风筝的传统,也早已消逝。
历经三十多年的战乱,目前为止,阿富汗国家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
十字军东征到现在,已经过去多少年?可是即使有着相同信仰,不同种族之间仍不停发生纷争。
战争中,首先及深受其害的,永远是无能为力的孩子们。
所以,这本书,作者说,献给所有的阿富汗孩子。
可怜可爱的孩子们。
有幸生长在中国,战争确实很遥远。但看到一些国家的遭遇,仍免不了揪心。
没有别的想法,只愿孩子们无需经历战争。他们只需要做一个孩童应该做的事情,拥有简单的世界纯粹的快乐,即使只是追着一只风筝跑,也觉得兴奋。
愿所有的孩子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