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战歌
《追风筝的人》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书,无论是情节的安排,叙事的节奏和结构,主题的探索,无一例外的对我胃口使我着迷。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一个关于赎罪的故事。小说围绕富家子弟阿米尔和仆人哈桑的友谊展开,阿米尔小时经常受到一个大孩子阿塞夫的欺负,每次都是哈桑举着弹弓挺身而出。阿米尔擅长割断风筝,而哈桑追风筝的本事无人能敌。在一次风筝比赛中,怯懦的阿米尔目睹了哈桑被阿塞夫强奸而无所作为,之后为了转移内心的愧疚与悔恨便陷害哈桑偷了他的生日礼物,哈桑和他的父亲因此离开。之后俄罗斯入侵阿富汗,大部分有钱人举家逃离,阿米尔和他的父亲也因此定居美国。阿米尔开始了他的写作事业也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可曾经这段背叛的过往如影随形,每到深夜便浮出水面折磨着他。多年以后,故人来信请求他回到被塔利班占领的喀布尔找到哈桑的孩子,并告知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但不幸死于塔利班的种族歧视。于是阿米尔踏上了这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几经辗转,阿桑的孩子索拉博流落进孤儿院。当阿米尔寻迹找到孤儿院的时候,却被告知索拉博被一位塔利班头目带走了,这一次,阿米尔克服恐惧找到了这位头目,却震惊的发现原来他就是当初强奸哈桑的阿塞尔,两人约战,胜利者才能带着索拉博走出去,在被阿塞尔的毒打中,索拉博用弹弓射伤了阿塞尔的眼睛,两人成功出逃,可出逃后因为户籍方面的原因,阿米尔无法立即收养索拉博,年少的索拉博几番失去亲人和被遗弃,最终失去了求生的意识选择自杀…文章的结尾是阿米尔在草坪上和索拉博放风筝,儿童的眼睛终于绽放出光彩,阿米尔边跑边呼唤:“为你,千千万万遍!”
小说结构:
小说以第一人称阿米尔的视角展开,多处首尾呼应,环环相扣而又逻辑紧密。例如,在阿米尔和哈桑儿童时期,哈桑一直坚定的守护他的阿米尔少爷,总是“为你,千千万万遍!”成年之后,身为伯伯的阿米尔成为索拉博的坚定守护者,“为你,千千万万遍!”再例如,对哈桑父子的施暴者被设定成同一人:阿塞尔,使得小说充满了宿命的味道,也切合阿米尔的忘年交辛拉汗的那句“那里有你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我想,这是作者为阿米尔量身设定的第二次选择机会,现实生活中,一旦做出错误的选择,我们根本无法重新来过甚至无法弥补。这也是小说戏剧性的体现,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电影《赎罪》,女主人公在自己的书中完成了赎罪的过程,得到了被她间接陷害入狱的男子以及其他的爱人——女主人公姐姐的原谅,在她的小说中,他的姐姐和姐姐的爱人最终生活在了一起,过完了平淡的一生,然而事实上,因为女主的指认,男人含冤入狱多年,之后以犯人的身份加入二战,在大撤退的前一天死于伤寒,女主的姐姐离开家庭,从事护理工作,在纳粹的轰炸下,香消玉殒。
叙事节奏:
这部小说给我的节奏感是…bang……bangbangbangbang,第一个bang的感觉来自于哈桑被强奸,后面依次是哈桑的身世揭露,索拉博的遭遇,再遇阿塞尔,索拉博自杀。在第一段高潮结束后,有一段相较于平静无波的叙述,而这段平静恰巧给了读者时间消化和品味作者内心的愧疚和折磨。而后半段的情节高潮迭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迷,记得当时我是一口气看到凌晨两点,看完后也激动的一夜未眠。
人物塑造:
胡塞尼将本书中的人物塑造的十分立体,比如说阿米尔的父亲,前半段一直给人以正直,勇敢的形象,他曾在俄罗斯大兵面前挺身而出,保护着无辜的女性,曾教育阿米尔偷窃是唯一的罪行:“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可随着哈桑身世的揭露,阿米尔发现其父亲曾经偷走了别人的妻子。其实正直的背后是对背叛的无尽忏悔,对阿米尔的冷漠的背后是对自己懦弱、胆怯的厌恶和愤怒。
主题探索:
小说涵盖十分广阔的社会议题,诸如背叛与赎罪,战争与恐怖主义,种族歧视与性别平等。我认为这本小说深入人心,感人肺腑,是因为关于赎罪,每个人都能深有体会,就像小时候的自己偷了东西,你最害怕的不是父母的一顿毒打,害怕的是父母亲人震惊和失望的眼神,害怕的是直到被发现前的悔恨和恐惧,可惜时间并不能倒退,也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有弥补的机会。
关于战争,书中的一个场景描写使我印象十分深刻,大概意思是: 塔利班占领喀布尔后,那里的女人和儿童只有一个职业——沿街乞讨!作者通过这种对比,将政治和战争对人民的摧残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提到性侵,也许人们想到的第一受害群体是女性,可当这样一个情节赤裸裸的告诉你,一个大男孩强奸了一个小男孩时,是否会震惊继而心痛到无以复加?这世界上有太多我们不曾见过的丑陋邪恶与肮脏,这世界上也有太多人在默默承受着无法说出口的噩梦和痛苦。生而为人,是否可以不要这么去伤害一个弱小的生命;身为父母,是否可以告诉孩子,不要伤害别人?
本书题目“追风筝的人”贯穿全文,同时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风筝就像是人不能丢弃的品质,或真诚或勇敢,当一时犯错隔断了风筝线,我们就需要去努力追逐这一遗失的品质,追逐的路就是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只有追到灵魂的风筝,才能被称做一个真正的人!题目——追风筝的人,指的既是哈桑也是阿米尔,甚至是两者的结合,既表达“我”的怀念之情,也呈现了重拾自我的过程,阿米尔和哈桑就像是父亲的两面,但无论就整体还是个体而言,最后都实现了结合与统一。
最后想说的是胡塞尼的家国情怀,无论身在何处,故乡总会是一个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在《追风筝的人》中,胡塞尼描写了战争前人们祥和的生活状态:五颜六色的风筝在节日那天竞相飞翔,田野里到处是奔跑的孩子们;火红的石榴也曾平静的生长落下再生长;阿富汗也曾经祥和安宁,世间太平。惟愿世间再无战火,也愿人人手握灵魂的风筝,迎风飞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