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底层(临界)知识的心态:
1)绿灯思维
在遇到新观点或不同意见时,亮起绿灯,积极对待,想想 这个观点一定对我有什么用,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而不是红灯思维,消极处理,把新观点排斥在外。
2)以慢为快
现代社会,我们都想快速成长,都想快。
学习和成长的速度都很重要。
可问题是怎么能快起来?比如,更快的读书?
因此,就会有各种短期训练营,21天打造创业团队。
十分钟讲透 创业原理 。7天快速掌握 新技能。
️你想要什么,商人就能卖什么!
想要长生不老,就有人会卖你人参果,可是作者反问,追求快是这个方式吗?
快是结果,不是原因!
想要能力提升的快,不是说学习过程就要很快!
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
真正的快,是以慢为快!
快速的学习,前提是能够做到:“结硬寨,打呆仗”
“结硬寨,打呆仗”,是曾国藩带领湘军打败数倍于己的太平天国的要领。
“结硬寨”是指,到一个新地方马上扎营,立即修墙、挖壕,让部队死死守在关键要地。
“打呆仗”,是指湘军,每到一个城市边儿上并不与太平军开打,而是就地挖壕,而且每驻扎一天就挖一天,这壕沟把整个城市外围全部有好沟阻断,断粮,断水,生生把敌人耗死。
湘军与太平军战斗的13年,都是以极少的伤亡获得胜利。
作者认为学习也要有上述心态。
真正的高效学习,其实就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够游刃有余。
在学习过程中,阻碍我们融会贯通的原因,恰恰是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一个“阻塞”没有解决。
“结硬寨,打呆仗”似的攻克,导致我们一直以为自己知道,其实不知道的知识阻塞。
所以我们要想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而不是看起来花里胡哨的新方法,新技巧。
及时新方法、技巧学的再多:也是表面上的花钱秀腿。
比如,想要快速学会自行车,精力应该放在掌握平衡上,反复寻找平衡的感觉。
而,我们大多数人却在追求两分钟内学会21种踩脚蹬子的技巧。
以前作者读书,是为了快而快,而现在不追求为读书 而读,现在作者读书的目的是: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比如,对于一本儿书,以前的作者 会一页一页的读。
现在的方法是:结硬寨,打呆仗。
首先,找到这本书对作者 而言要紧的之处。
比如,看目录之后 对书作者提出的“结构图谱”觉得困惑,
于是想翻开相关章节 阅读、研究、分析,突破这个概念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发现,必须把这一张20多页的小标题连起来看,才能理解结构突破的意思。而其中一部分“结构”是什么?短短的300字的部分却看了两个小时,做了几千字的笔记。
觉得300字,两个小时太慢了吧,学习速读,十秒钟都用不了。
而作者要明白,结构图谱 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就花了 五六天的时间。
而这期间作者打通了很多“阻塞”,为什么一些诗歌很短,但有冲击力;
在短时间内构思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应该从哪里入手等等。
不懂得“结硬寨,打呆仗”的奥妙,就要花多少时间学习技巧,才能在这么多领域建立联系呢。
所谓“厚积薄发”,只是在之前花了真功夫,思考了很多基本的原理,打通了知识阻塞,才能在之后爆发。
是不是 把书一页一页的读慢下来就好了,那也不是。
把慢功夫发在这问题上。
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根据2 8原理,其实是把80%的时间花费在20%的重要问题上。
如果我们把我们的时间,平均的,慢慢的花在每一页上,那效率很低。
比如,作者在读《反脆弱》的时候,对于一个核心概念“非线性”理解的有些模糊,
那天晚上坐着把书拿出来,细细琢磨这个问题在经过反复推敲,查阅之后,豁然开朗,
突然就明白了书中的大部分问题。
所以,要想真正学习的快,反而让自己慢下来。
总结:
学习底层(临界)知识,或其他技术时,
1)首先,在学习新知识时拥有 “绿灯思维”,
2)在具体学习时,又要以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为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