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浏览器知识

浏览器知识

作者: Adoins | 来源:发表于2019-10-09 14:40 被阅读0次

    一、缓存

    1. 缓存发展的历史

    在前端开发中,性能一直都是被大家所重视的一点,然而判断一个网站的性能最直观的就是看网页打开的速度。其中提高网页反应速度的一个方式就是使用缓存。缓存技术一直一来在WEB技术体系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是快速且有效地提升性能的手段。
    一个优秀的缓存策略可以缩短网页请求资源的距离,减少延迟,并且由于缓存文件可以重复利用,还可以减少带宽,降低网络负荷。
    所以,缓存技术是无数WEB开发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大问题。在产品开发的时候我们总是想办法避免缓存产生,而在产品发布之时又在想策略管理缓存提升网页的访问速度。了解浏览器的缓存命中原理,是开发WEB应用的基础


    2. 协商缓存与强缓存

    2.1 强缓存:Expires&Cache-Control

    当浏览器对某个资源的请求命中了强缓存时,返回的HTTP状态为200,在chrome的开发者工具的network里面 size会显示为from cache,比如:京东的首页里就有很多静态资源配置了强缓存,用chrome打开几次,再用f12查看network,可以看到有不少请求就是从缓存中加载的:

    强缓存是利用Expires或者Cache-Control这两个http response header实现的,它们都用来表示资源在客户端缓存的有效期

    Expires是HTTP 1.0提出的一个表示资源过期时间的header,它描述的是一个绝对时间,由服务器返回,用GMT格式的字符串表示,如:Expires:Thu, 31 Dec 2037 23:55:55 GMT,包含了Expires头标签的文件,就说明浏览器对于该文件缓存具有非常大的控制权。

    例如,一个文件的Expires值是2020年的1月1日,那么就代表,在2020年1月1日之前,浏览器都可以直接使用该文件的本地缓存文件,而不必去服务器再次请求该文件,哪怕服务器文件发生了变化。

    所以,Expires是优化中最理想的情况,因为它根本不会产生请求,所以后端也就无需考虑查询快慢。它的缓存原理,如下:

    1. 浏览器第一次跟服务器请求一个资源,服务器在返回这个资源的同时,在response的header加上Expires的header,如:


    2. 浏览器在接收到这个资源后,会把这个资源连同所有response header一起缓存下来(所以缓存命中的请求返回的header并不是来自服务器,而是来自之前缓存的header);

    3. 浏览器再请求这个资源时,先从缓存中寻找,找到这个资源后,拿出它的Expires跟当前的请求时间比较,如果请求时间在Expires指定的时间之前,就能命中缓存,否则就不行;

    4. 如果缓存没有命中,浏览器直接从服务器加载资源时,Expires Header在重新加载的时候会被更新;

    Expires是较老的强缓存管理header,由于它是服务器返回的一个绝对时间,在服务器时间与客户端时间相差较大时,缓存管理容易出现问题,比如:随意修改下客户端时间,就能影响缓存命中的结果。所以在HTTP 1.1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新的header,就是Cache-Control,这是一个相对时间,在配置缓存的时候,以秒为单位,用数值表示,如:Cache-Control:max-age=315360000,它的缓存原理是:

    1. 浏览器第一次跟服务器请求一个资源,服务器在返回这个资源的同时,在response的header加上Cache-Control的header,如:


    2. 浏览器在接收到这个资源后,会把这个资源连同所有response header一起缓存下来;

    3. 浏览器再请求这个资源时,先从缓存中寻找,找到这个资源后,根据它第一次的请求时间和Cache-Control设定的有效期,计算出一个资源过期时间,再拿这个过期时间跟当前的请求时间比较,如果请求时间在过期时间之前,就能命中缓存,否则就不行;

    4. 如果缓存没有命中,浏览器直接从服务器加载资源时,Cache-Control Header在重新加载的时候会被更新

    Cache-Control描述的是一个相对时间,在进行缓存命中的时候,都是利用客户端时间进行判断,所以相比较Expires,Cache-Control的缓存管理更有效,安全一些。

    这两个header可以只启用一个,也可以同时启用,当response header中,Expires和Cache-Control同时存在时,Cache-Control优先级高于Expires

    此外,还可以为 Cache-Control 指定 publicprivate 标记。如果使用 private,则表示该资源仅仅属于发出请求的最终用户,这将禁止中间服务器(如代理服务器)缓存此类资源。对于包含用户个人信息的文件(如一个包含用户名的 HTML 文档),可以设置 private,一方面由于这些缓存对其他用户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另一方面用户可能不希望相关文件储存在不受信任的服务器上。需要指出的是,private 并不会使得缓存更加安全,它同样会传给中间服务器(如果网站对于传输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应该使用传输层安全措施)。对于 public,则允许所有服务器缓存该资源。通常情况下,对于所有人都可以访问的资源(例如网站的 logo、图片、脚本等),Cache-Control 默认设为 public 是合理的

    2.2 协商缓存:Last-Modified&Etag

    当浏览器对某个资源的请求没有命中强缓存,就会发一个请求到服务器,验证协商缓存是否命中,如果协商缓存命中,请求响应返回的http状态为304并且会显示一个Not Modified的字符串,比如你打开京东的首页,按f12打开开发者工具,再按f5刷新页面,查看network,可以看到有不少请求就是命中了协商缓存的:

    查看单个请求的Response Header,也能看到304的状态码和Not Modified的字符串,只要看到这个就可说明这个资源是命中了协商缓存,然后从客户端缓存中加载的,而不是服务器最新的资源:

    协商缓存是利用的是【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和【ETag、If-None-Match】这两对Header来管理的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的控制缓存的原理,如下

    1. 浏览器第一次跟服务器请求一个资源,服务器在返回这个资源的同时,在response的header加上Last-Modified的header,这个header表示这个资源在服务器上的最后修改时间

    2. 浏览器再次跟服务器请求这个资源时,在request的header上加上If-Modified-Since的header,这个header的值就是上一次请求时返回的Last-Modified的值:

    3. 服务器再次收到资源请求时,根据浏览器传过来If-Modified-Since和资源在服务器上的最后修改时间判断资源是否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则返回304 Not Modified,但是不会返回资源内容;如果有变化,就正常返回资源内容。当服务器返回304 Not Modified的响应时,response header中不会再添加Last-Modified的header,因为既然资源没有变化,那么Last-Modified也就不会改变,这是服务器返回304时的response header:

    4. 浏览器收到304的响应后,就会从缓存中加载资源。

    5. 如果协商缓存没有命中,浏览器直接从服务器加载资源时,Last-Modified Header在重新加载的时候会被更新,下次请求时,If-Modified-Since会启用上次返回的Last-Modified值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都是根据服务器时间返回的header,一般来说,在没有调整服务器时间和篡改客户端缓存的情况下,这两个header配合起来管理协商缓存是非常可靠的,但是有时候也会服务器上资源其实有变化,但是最后修改时间却没有变化的情况,而这种问题又很不容易被定位出来,而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就会影响协商缓存的可靠性。所以就有了另外一对header来管理协商缓存,这对header就是【ETag、If-None-Match】。它们的缓存管理的方式是:

    1. 浏览器第一次跟服务器请求一个资源,服务器在返回这个资源的同时,在response的header加上ETag的header,这个header是服务器根据当前请求的资源生成的一个唯一标识,这个唯一标识是一个字符串,只要资源有变化这个串就不同,跟最后修改时间没有关系,所以能很好的补充Last-Modified的问题:

    2. 浏览器再次跟服务器请求这个资源时,在request的header上加上If-None-Match的header,这个header的值就是上一次请求时返回的ETag的值:

    3. 服务器再次收到资源请求时,根据浏览器传过来If-None-Match和然后再根据资源生成一个新的ETag,如果这两个值相同就说明资源没有变化,否则就是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则返回304 Not Modified,但是不会返回资源内容;如果有变化,就正常返回资源内容。与Last-Modified不一样的是,当服务器返回304 Not Modified的响应时,由于ETag重新生成过,response header中还会把这个ETag返回,即使这个ETag跟之前的没有变化:

    4. 浏览器收到304的响应后,就会从缓存中加载资源。

    Etag和Last-Modified非常相似,都是用来判断一个参数,从而决定是否启用缓存。但是ETag相对于Last-Modified也有其优势,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文件内容是否被修改,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实用程度也更高。

    协商缓存跟强缓存不一样,强缓存不发请求到服务器,所以有时候资源更新了浏览器还不知道,但是协商缓存会发请求到服务器,所以资源是否更新,服务器肯定知道。大部分web服务器都默认开启协商缓存,而且是同时启用【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和【ETag、If-None-Match】,比如apache:

    如果没有协商缓存,每个到服务器的请求,就都得返回资源内容,这样服务器的性能会极差。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和【ETag、If-None-Match】一般都是同时启用,这是为了处理Last-Modified不可靠的情况。有一种场景需要注意:

    分布式系统里多台机器间文件的Last-Modified必须保持一致,以免负载均衡到不同机器导致比对失败

    分布式系统尽量关闭掉ETag(每台机器生成的ETag都会不一样)

    比如,京东页面的资源请求,返回的repsonse header就只有Last-Modified,没有ETag:


    协商缓存需要配合强缓存使用,上面这个截图中,除了Last-Modified这个header,还有强缓存的相关header,因为如果不启用强缓存的话,协商缓存根本没有意义

    3. 缓存判断流程

    如果资源已经被浏览器缓存下来,在缓存失效之前,再次请求时,默认会先检查是否命中强缓存,如果强缓存命中则直接读取缓存,如果强缓存没有命中则发请求到服务器检查是否命中协商缓存,如果协商缓存命中,则告诉浏览器还是可以从缓存读取,否则才从服务器返回最新的资源。其浏览器判断缓存的详细流程图,如下:


    4. 缓存优点

    (1)减少页面加载时间;
    (2)减少服务器负载;

    • 通用首部字段(就是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都能用上的字段)
    • 请求首部字段
    • 响应首部字段
    • 实体首部字段

    5. 浏览器缓存机制

    1)浏览器在加载资源时,先根据这个资源的一些http header判断它是否命中强缓存,强缓存如果命中,浏览器直接从自己的缓存中读取资源,不会发请求到服务器。比如:某个css文件,如果浏览器在加载它所在的网页时,这个css文件的缓存配置命中了强缓存,浏览器就直接从缓存中加载这个css,连请求都不会发送到网页所在服务器;
    2)当强缓存没有命中的时候,浏览器一定会发送一个请求到服务器,通过服务器端依据资源的另外一些http header验证这个资源是否命中协商缓存,如果协商缓存命中,服务器会将这个请求返回,但是不会返回这个资源的数据,而是告诉客户端可以直接从缓存中加载这个资源,于是浏览器就又会从自己的缓存中去加载这个资源;
    3)强缓存与协商缓存的共同点是:如果命中,都是从客户端缓存中加载资源,而不是从服务器加载资源数据;区别是:强缓存不发请求到服务器,协商缓存会发请求到服务器。
    4)当协商缓存也没有命中的时候,浏览器直接从服务器加载资源数据。

    二、跨域

    1. 概述

    几个疑问:

    1. 什么是跨域?如何判断是否产生「跨域」?
    2. 跨域,带来的问题?
    3. 跨域问题,解决思路?

    2. 跨域:是什么

    跨域的问题根源:浏览器的「同源策略」。

    2.1. 同源策略

    同源策略(Same-Origin Policy):1995 年,Netscape 公司,将「同源策略」引入浏览器,此后,所有浏览器都遵循「同源策略」。

    同源策略:

    • A 网页设置的 Cookie,B 网页不能访问,除非「A B 同源」。
    • 即:非同源网站之间, Cookie 隔离。

    同源:是指「3 个相同」

    • 协议
    • 域名
    • 端口

    同源策略的意义:浏览器安全的基石,保证用户信息安全,防止恶意网站窃取数据。

    Cookie 是存储在浏览器端的文本信息,通常存储一些个人隐私信息,大部分网站通过 Cookie 内信息识别用户的登陆状态,如果 Cookie 被恶意窃取,则产生巨大安全隐患。

    思考:

    同源的网站,会共享 Cookie,还会共享其他信息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加严格的「同源策略」:如果 A网站和 B网站,不同源,则

    1. Cookie、LocalStorage 和 IndexDB 无法读取
    2. DOM 无法获得
    3. AJAX 请求不能发送

    「同源策略」绝大部分情况下,都很必要,但也限制了业务的灵活应用,一些特殊场景下,期望绕过「同源策略」。

    2.2. 跨域

    核心几点:

    1. 跨域:发生在浏览器
    2. 跨域的根源:浏览器为了安全所遵循的「同源策略」
    3. 同一个域:3 个相同

    3. 跨域:带来的问题

    跨域时,2 个请求无法共享 Cookie 等数据,也无法嵌套发送 Ajax 请求。

    解决办法:

    1. 请求无法共享 Cookie 数据:网页设置 document.domain 参数,实现一级域名共享 Cookie
    2. 无法嵌套发送 Ajax 请求:需要特殊处理。(见下文)

    跨域:解决方案

    3.1. Cookie

    Cookie 是服务器写入浏览器的一小段信息,只有同源的网页才能共享。但是,两个网页一级域名相同,只是二级域名不同,浏览器允许通过设置document.domain共享 Cookie。

    举例来说,A网页是http://w1.example.com/a.html,B网页是http://w2.example.com/b.html,那么只要设置相同的document.domain,两个网页就可以共享Cookie。

     document.domain =  'example.com';
    

    现在,A网页通过脚本设置一个 Cookie。

      document.cookie =  "test1=hello";
    

    B网页就可以读到这个 Cookie。

    var allCookie = document.cookie;
    

    注意,这种方法只适用于 Cookie 和 iframe 窗口,LocalStorage 和 IndexDB 无法通过这种方法,规避同源政策,而要使用PostMessage API。另外,服务器也可以在设置Cookie的时候,指定Cookie的所属域名为一级域名,比如.example.com。

    Set-Cookie: key=value; domain=.example.com; path=/
    

    这样的话,二级域名和三级域名不用做任何设置,都可以读取这个Cookie。

    3.2. Ajax

    同源政策规定,AJAX请求只能发给同源的网址,否则就报错。

    除了架设服务器代理(浏览器请求同源服务器,再由后者请求外部服务),有三种方法规避这个限制。

    1. JSONP
    2. WebSocket
    3. CORS
    3.2.1. JSONP

    完整内容,参考:same-origin-policy

    本质:

    1. 网页内部,通过
    2. 服务端受到请求后,需要将 data 放入指定名字「回调函数」中传回,避免使用 JSON.parse 步骤。

    特点:

    • 需要服务器配套改造。
    3.2.2. CORS

    CORS是跨源资源分享(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的缩写。它是W3C标准,是跨源AJAX请求的根本解决方法。相比JSONP只能发GET请求,CORS允许任何类型的请求。

    关键点:

    1. CORS需要浏览器和服务器同时支持。
    2. 目前,所有浏览器都支持该功能,IE浏览器不能低于IE10。
    3. 整个CORS通信过程,都是浏览器自动完成,不需要用户参与。
    4. 对于开发者来说,CORS通信与同源的AJAX通信没有差别,代码完全一样。
    5. 浏览器一旦发现AJAX请求跨源,就会自动添加一些附加的头信息,有时还会多出一次附加的请求,但用户不会有感觉。

    因此,实现CORS通信的关键是服务器。只要服务器实现了CORS接口,就可以跨源通信。

    浏览器将CORS请求分成两类:简单请求(simple request)和非简单请求(not-so-simple request)。

    只要同时满足以下两大条件,就属于简单请求。

    (1) 请求方法是以下三种方法之一:

    • HEAD
    • GET
    • POST

    (2)HTTP的头信息不超出以下几种字段:

    • Accept
    • Accept-Language
    • Content-Language
    • Last-Event-ID
    • Content-Type:只限于三个值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multipart/form-data、text/plain

    凡是不同时满足上面两个条件,就属于非简单请求。 浏览器对这两种请求的处理,是不一样的。 详细内容,参考:《跨域资源共享 CORS》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浏览器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bw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