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说:“人生本质就是痛苦,所有的幸福都是短暂的。”不记得哪位哲学家还说过:人生百分之九十都是痛苦。佛说 :众生皆苦。我们普罗大众都以为,佛说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就是叫我们远离世俗,清静修练。但弘一法师却认为,佛说的众生皆苦,是告诉我们生活中总会有苦难。但我们要学会从苦难中跳脱出来,看见生活除了苦难之外,还有很多的美好。
突然间,我似乎理解了李叔同的出家。从我们世俗的眼光看,他显然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兄弟。因为他抛弃了尘世的亲人,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佛的世界。他甚至连最后的告别仪式也不愿意给亲人,俞氏为他生育了两子,他却连招呼也没打一个就这样走了。而雪子是他的爱人,他以剪下的胡子为信物。而后任凭雪子在寺前守望了三天三夜,他愣是没有露面。就这样绝决地遁入了空门。评论区很多人说李是渣男,这可有点儿过了。但绝情似乎是确实无疑的了。
但试想,如果不出家,又会怎样呢?在他人生的诸多时刻,即使翩翩公子,风光无两时,他亦有忧郁情结。此时年届中年,家道败落,经历了沧海桑田,他的心又将何处安放呢?曾经大观园主人许幻园,曾经的神仙眷属,在斯人已逝,家道中落变卖大观园之后,抑郁不可终日,很快就溘然离世了。而此时的李叔同的处境又能比他好得了多少呢?
虽然有雪子为伴,但从日本归来,他连俞氏的面都不照一下,就直奔上海了。那么善良的人,面对这样一个温良恭俭的妻子,却表现出了如此的绝情。可见他内心的痛苦与纠结。要知道,那个时代妻妾是可以同在一个屋檐下共处的。可他始终没有让他们见面。如果按当时的习俗去相处,他本可以过得轻松些。可他却选择了这样的绝决。我们不知道他的内心在想什么,但一定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坚守。至于他在坚守什么,亦不得而知。
面对尘世的羁绊,他显然已经力不从心了。无论经济上还是精神上,他似乎已然不堪重复了。不然,他也不会毅然地选择断食这种方法来缓解内心的抑郁与焦躁。我们不是他,我们就无法真切地体会他的苦。可能我们这些凡人会想,你的生活如此烂漫,如此精彩,你为什么还是觉得苦呢?虽然家道没落了,经济拮据,但依你的能力,负担两个家庭的生活还是可以的。那个时代,多少人流离失所啊。可偏偏我们不是李叔同,追求不同,走的路必然不同。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他为什么那样毅然决然地舍弃尘世的繁华与浪漫,去苦守青灯古佛,过一箪食一瓢饮的苦日子。现在似乎有点儿明白了。放下了尘世的种种羁绊,他可以纵情地探索他内心的世界,追逐他可以触摸的快乐。尽管外在的物质生活是清苦的,但内心是富足而快乐的。如果没有出家,他仅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翩翩公子。这样的公子稀有,但不少他一个。但出家之后,世间多了个弘一法师。没有他,律宗一支可能就再也无人问津了。更重要的是,出家之后,他不仅在渡己,更是不遗余力地渡人。多少人在他的佛法中成长,得以精神的解脱,这才是他出家后最大的价值与安慰。
俞敏洪说,前半生很羡慕弘一法师,后半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怪不得他的出现总带着通透与豁达,原来一直在受着弘一法师精神的浸润啊。李叔同才华横溢,生性烂漫,成为我国多个艺术领域的开山鼻祖,确实令人艳羡。而弘一法师去除了一身的书生意气,用一颗简单、快乐而质朴的心,去面对万事万物,连简单的饭食也吃得那么津津有味,那么快乐。那生风的步子,连青年的叶圣陶也感觉追赶吃力。看来,李叔同确实是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归属。
蒙田说:“你若不能欢度人生,它对你没有用处,失去它又有什么要紧呢?”在我们看来,李叔同丢下的是锦绣繁华,可他却觉得这是在丢弃痛苦。之后,他的眼前一片豁然开朗。从那时候起,他的人生才真正开始。他要拥抱他的佛的世界,一个能让人内心安然自在而快乐的世界。
再说俞氏,李叔同的出家与不出家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出家,她也见不着他。出家了更好,至少公平了,至少不用猜想着别人的快乐,对比自己的落寞与悲苦了。何况,她自己本也已皈依了佛门。而雪子呢,在那情那景下相遇的他们,似乎早已注定了今日的结局。惋叹也没用,毕竟在她之前已经有个更苦的女人在那里撕裂与救赎着。
李叔同遁入空门的决心是决绝的,但他并不冷酷。无论出家之前,还是出家之后他都在经济上支撑着这两个家。据说他留给两个家的财产,任他们是两辈子也花不完的。现代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离婚是很正常的。李叔同为了自己内心的自在,投入空门,又有何不可呢?
众生皆苦,如果在尘世,李叔同永远在苦海中徜徉,在快乐与痛苦之间翻滚。但成为弘一法师后,他悟到了从前不可能悟到的真谛,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救赎与蜕变。生活是苦的,但在苦之外还有很多的美好。我们要学会面对痛苦,看见生活中的美好。然后告诉自己,生活中有苦,但还有很多的欢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