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员是否有机会培养直觉性专业技能主要是取决于反馈的质量和速度,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
请记住这条规则:在环境缺乏牢靠的规律时,不要相信直觉。
如果环境有够的规律性,并且在判断时有机会把握这些规律,脸型机制就会识别这些情景并会快速且准确的预测与决策。这些条件若得到满足,你就可以相信某个人的直觉。
在一个不够规律或效度较低的环境中,判断启发式就会被激活。系统1通常会用另一个问题快速替换掉难题,创造出并不存在的关联。此时回答的问题并不是预期的哪一个,但这个答案会很快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会通过系统2宽松的审查。
未知的未知数。
看轻或是忽略分布(distribution)信息的普遍趋势可能是预测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计划者应该尽力划分出预测问题的类别,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所有能够获取的分布信息——参考类别预测。
你的基础预测会是怎样的呢?法庭上成功的案例有多少?有多少案件是已经结案的?这类案件的总量是多少?我们正在讨论的这个案件与其他相似的案件相比是更严重还是较轻微?
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锚定我们的计划,却忽视视了相关的基础比率,导致规划荒谬。
大型企业的财务主管对股票市场的短期走向一无所知,他们估测出的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接近零。
我们从造成大萧条的金融危机中学到的是:总有一段时间,专家间和企业间的竞争会造成大家对风险和不确定性视而不见。
事前验尸观点:设想我们在一年之后的今天已经实施了现有计划,但结果惨败,请用5~10分钟简短写下这次惨败缘由。
框架效应:有无关紧要的措辞变化引起的巨大偏好变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哈利·马科维茨:效用是伴随财富的变化出现的,而不是伴随财富的各种状态出现的。
前景理论的三个认知特征:1.评估与一个中性参照点有关,这个参照点有时也被视为“适应水平”。2.高于参照点的结果就是所得,低于参照点的结果就是损失。3.损失厌恶,人们对亏损的反应比对盈余的反应大得多。
公平性性的一条基本原则:不可利用市场的力量将损失强加给他人。参照点的原因。
可能性效应(possibility effect):从零到5%的巨大转变表明了可能性效应,这一效应会使我们高估那些出现可能性极低的结果发生频率。
确定性效应(certainty effect):从95%到100%的巨大转变表明了确定性效应,那些几乎可以确定出现的结果受到的重视程度少于其理应受到的重视程度。
若对货币形式的结果附上毫不关联但却非常生动的细节描述,同样会影响估算结果。
顺畅性,生动性以及想象的轻松程度等因素会影响决策权中,即对风险的表述方式不同,所做决策可能截然相反。对相同的可能性,更加生动的描述产生了更高的决策权重。
保罗·洛维克命名的分母忽视:如果你将注意力集中在能使你胜利的球上,就不会关注那些不能使你赢的球。生动的画面也是产生分母忽视的原因。
如果一名优秀的律师想要引起法官对DNA证据的怀疑,他不会说,“DNA不匹配的概率是0.1%”,反而会说“1000起死刑案件中就有一起案件的DNA会出现不匹配”,这样更有可能使法官产生怀疑。
那些含有一个荒谬论调使你想起它就觉得不可能发生的时间,或是因不能想象结果会怎样而使你认为它根本不会发生的事件都属于此类事件。(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关注并没有提高它的出现频率)
人们在收益状态下更倾向于规避损失,在亏损状态下更倾向于承担风险。
占优势:某个选项明显优于其他选项时使用的专业术语。将自己想象为商人。
聪明的投资者不会每天看股票行情表。有赚有赔:1.所有的赌局都真正相互独立时,它才适用,它不适用于同一行业的多种投资。2.只有在可能的损失不会使你的全部资产处于危险时它才有效。3.若一个赌局中每次下注赢的可能性都非常小,就不该将咒语用在这个风险大的赌注上。
时刻关注每日的经济波动是种亏本的对策,因为频繁的低额损失带来的痛苦远比同样频率的低额收益带来的快乐程度更为强烈。一个季度查看一次就足够了,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这样的频率还要高一些。
刻意避免查看短期结果,除了可是投资者的心情更加愉快意外,还可以提升决策和结果的品质。对坏消息典型的短期反应就是家具损失厌恶。查看总体反馈的投资者很少能得到类似的坏消息,就更有可能不规避损失,结果也会赚的更多。
可以依靠统计结果来使整体风险降低。钱是衡量一个人自身利益与自身成就感的标尺 。
处置效应:他一直保留着那只股票,只是因为不想在关闭心理账户时处于损失状态。
投资者为她买的每一只股票开设了账户,并想在关闭每一个账户时都能获利。理性代理人会对证券投资组合有一个整体的看法,会售出最无可能在未来盈利的股票,而不是去考虑它是盈利股还是亏损股。
当有更好的投资项目时,对亏损账户进行额外投资的决策被称为沉没成本悖论。
系统1的情绪反应很可能会决定单一评估;而联合评估种出现的对比也常需再更仔细、更需要付出努力的评估,这其中需要系统2的参与。
和其他问题一样,对美元价值的评估可以用替代和强度匹配来解决。
当你将框架放大时,你就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事实往往如此。
成本就是没有损失。成本和损失在情感上时不对等的。
过程忽视,峰终定律。我们极度关注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希望故事的主角正派,结局完美。在评估整个生命以及一些有趣的事时,高潮与结尾很重要,过程常会被忽略。
当我们用直觉来评估事件时,真正起作用的是现有体验的不断恶化或改善,以及这个人的最终感受。
启发法:替换和眼见为实。错误想法(miswanting):因情感预测的错误而导致不佳决策的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忽视时间的作用。
聚焦错觉的本质时眼见即为事实,就上面这个例子来看,即是对气候给予了过多的权重,却忽略了其他影响幸福的因素。
系统1:运用直觉、进行快速思考。系统2:需要付出努力、运行更慢。
过程忽视和峰终定律都经不起推敲,以某个生命的最后时刻来评估整个生命,或在判断那种生命更为理想时,完全忽略其过程都是没有道理的。
一个测量快乐的客观观察者会更注重经验自我,会提供不同的建议。记忆自我对过程的忽略 、峰终和结局重要性的夸大,以及对后见之明的怀疑共同作用,歪曲地反应我们的真实体验。
判断一个人是否理性的唯一标准并非是看这个人的信念或者偏好是否合理,而是看它们是否一致。一个理性的人可以信鬼,只要他的其他信念也与世界上有鬼存在 这个信念相一致。理性指的是逻辑上的一致,即合理与否。
当他们相信批评自己决策的人经验丰富且公平正直,或当他们希望自己的决策能通过制定的方式而不是结果来评估的话,就会做出更好的决策。
在一年的时间里,每家医院都记录了新生婴儿中男婴比率大于60%的天数。你认为,那家医院记录的天数更多?
更大的医院:(21) 更小的医院(21)大致相同:其天数的不同在5%的范围内(53%)
相反以样本理论进行分析的话,在小医院里,超过60%的婴儿是男婴的天数肯定应该比大医院的多,因为大样本的男女比例不太可能偏离50%。
人们普遍将概率视为可进行自我纠正的过程。
如果人们仅仅依靠描述的好坏来预测,那么他们的预测就会对证据的可靠性和预测的预期精确度不敏感。
由于预测特点与输入信息非常吻合而产生的没有保证的自信就被称为效度错觉。
预测需要依靠输入,而输入模式的内部一致性就是决定人们在预测时自信程度的主要因素。
未能意识到回归平均值的重要性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思考每一个决策问题时,从总之的角度考虑,而非从收益和损失上考虑。这样的表述能够避免违背在先前问题中提到的不变性,但执行起来很困难。
你会接受一个有10%的概率获得95美元,90%的概率损失5美元的赌吗?
有种抽奖有10%的概率赢得100美元、90%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你愿意花5美元参加这种抽奖吗?
设想你想看一场电影。每张票的价格是10美元。入场时,你发现票丢了。座位没有标记,而且票又找不到。你愿意在花10美元再买一张票吗?
设想你想看一场电影。每张票的价格是10美元。入场时,你发现丢了10美元。你现在汗愿意花10美元买一张票吗?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写的。这是一本好书。读了这本书,你将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做的决策并没有你想像中的那么理性,你所做的决策会带有许多偏见。如果大家看了上面的摘要觉得很有兴趣,建议大家读一读这本书,非常的有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