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苹果产业发展,静宁县每年投入资金近800万元,有力促进苹果转型升级增效。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健全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延长苹果产业链,初步形成了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大发展格局,形成了以李店河流域苹果出口创汇基地、葫芦河流域高效农业示范区和312国道沿线苹果产业带为主的“三大基地”,建成常津公司、陇原红公司等35家贮藏营销型企业,恒达纸箱等18家包装配套型企业和通达果汁、金果实业、成纪酒业等果品果醋加工增值型龙头企业,年贮藏能力达40.1万吨,加工转化能力达7.09万吨,可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实现经营性收入约8亿元。
在种植模式上,静宁县推行“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等模式,建成了仁大、李店等12个果园化乡镇和治平雷沟、城川吴庙等80个果品专业村,用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使农业专业服务组织与贫困户相互帮扶带动,抱团发展。红六福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志伟对此深有体会:“我的幸福感就是我们合作社的果农通过苹果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百分之九十的果农住上了新房子,百分之六十开上了小汽车。社内110户贫困户482名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还带动周边5000多农户户均果品增收3000多元。”
随着静宁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当地果农、贫困户也从苹果产业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县上帮助贫困户户均栽植3亩以上苹果园,7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新植果园7万亩,覆盖贫困群众1.31万户5.36万人,依托苹果收入,建成了新农村152个,农民新建小康住宅3.92万户,占农村居民总户数的40.9%,农村小汽车拥有量超过5000辆,占全县小汽车保有量的14.5%,1500多户果农在县城购房置业、供子女读书、投资消费,繁荣了城乡经济,为贫困群众加快脱贫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