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云南大学
春节特辑 || 走近少数民族迎春习俗

春节特辑 || 走近少数民族迎春习俗

作者: rokudo69 | 来源:发表于2018-04-20 10:37 被阅读0次

◆ ◆ ◆ ◆

2018新年快乐

HAPPY NEW YEAR

◆ ◆ ◆ ◆

彩云之南,汇聚了众多的少数民族。春节将至,本期就随我们的文章来一起领略一下少数民族的迎春习俗吧!

白族

白族的年夜饭,席上一定要有白族特色菜“酸辣洱海鱼”,表示年年有余;用糯米糍粑蘸糖吃,表示来年生活甜蜜。白族妇女要在除夕准备好第二天的菜肴,并将家里的水缸挑满水———按白族习俗,初一全天不能再动菜刀、挑水和扫地。

白族人民过新年,还开展一项传统的活动─━“放高升”:取一根整棵的大竹子,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把整棵竹子射向天空,高达一百多米。这项具有千余年历史的活动,带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反映了白族人民勇敢向上的强悍性格。白族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朝山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为朝山会。

佤族

佤族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贺,特别要向寨子里的长者拜年。拜年时,双方互赠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征团结和睦。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在广场跳圆圈舞,老年妇女则穿长裙,几十个人为一队,手搭前人双肩,边唱古老的歌曲边轻移舞步。拜年佤语估补是一年一度小辈向长辈拜访的一项礼仪活动。

根据各地的宗教信仰、节庆日的不同,拜年时间一般分别为佤历大年的初二,公历元月的初二。所谓为小辈的亲生父母和舅舅、婶婶,拜年时,小辈一般要携带自己的妻子(丈夫)儿女,带上米饭一盒、熟鸡一只、芭蕉一梳、糯米粑一盒、一包烟、一瓶酒、三节甘蔗、猪肉一串、一节白布(或一条毛巾),一早前往长辈住所拜访。拜年过程,小辈向长辈鞠躬并握手,然后倒出温水给长辈洗手,洗手时小辈男者前行搓洗,女者随后揩擦。事毕,请长辈坐于桌前,说小辈给长辈拜年,求得恩惠和保佑。长辈礼仪接受,并给拜访者祷告祝福,拜年完毕长辈给小辈以回敬送些什物和零币。

傣族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在傣族春节习俗中,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怒族

怒族是云南特有民族,节前,怒族村寨各家各户忙着杀猪、糯米粑、酿“咕嘟”酒(用玉米面发酵制成)。年三十,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清除脏物迎接新年。除夕晚上,吃年饭前,将玉米花、饭菜等食物放置于堂屋火墉的三角铁架中。

三角架的三只脚上方要摆上三杯酒和三片肉,家中男女老幼举行“那作莫”仪式,祈祷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初一至十五,村寨里举行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打粑粑是男青年们最为喜欢的项目,女青年们则比赛谁荡的秋千最高,怒族称为“打秋千”,荡得最高的姑娘,其勇气也就是最大,而村中大辈则喜欢集在一块,一边饮酒一边唱民歌。

景颇族

景颇族春节和汉族时间相同,庆祝活动有别于其他兄弟民族的是举行“但丁”比赛。

节日的早晨,人们盛装打扮,火伙子们用白布包头,红色绣穗鲜艳夺目,妇女们黑丝绒短衫上镶嵌着晶亮闪光的银沧,纷纷来到“但丁”比赛场上,进行打靶比赛。“但丁”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一般是景颇姑娘,她们把绣好的荷色用细线吊在竹竿顶端,射手要击中晃动着的吊着荷包的细线,姑娘们便会奖励胜利者一碗香甜的米酒。

哈尼族

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的哀牢山区。哈尼族喜爱音乐,男女老少能歌善舞,平时都喜欢随身携带乐器。

在盛大的传统节日里,哈尼族男女唱歌跳舞、打摔跤、磨秋、射弩,热闹异常。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把宴席摆到街心,饭桌相连成长龙,进行长街宴,同喝“街心酒”,共庆新春佳节。表现了哈尼族相亲相爱,团结互助的精神。

藏族

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藏历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耕牛打扮得“花枝招展”──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

拉祜族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僳僳族

僳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僳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

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祝大家万事如意,每一天遇到的都是最好的自己!

(欢迎大家把自己家乡各民族的习俗留在评论区哦!)

PS: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蒋玲婧,乔正,陈清,肖思宇

排版:乔正

审核:李蕊

相关文章

  • 春节特辑 || 走近少数民族迎春习俗

    ◆ ◆ ◆◆ 2018新年快乐 HAPPY NEW YEAR ◆ ◆ ◆◆ 彩云之南,汇聚了众多的少数民族。春节将...

  • 春节特辑┃春节习俗知多少(上)

    转眼进入小年夜, 春节模式已经正式开启。 作为中国延续4000多年历史的春节, 无疑是最隆重、最重要也是最热闹的节...

  • 过春节

    春节是中国普天同庆的大节日。每个地方有着不同的迎春节方式,我的家乡是成语之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里迎春节的习俗...

  • 随笔‖春联知识

    春节,被称为“百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喜迎春节的各种民间习俗很多,至今保存的最大习俗之一就是写春联、贴春联了...

  • 春节特辑 || 多样的习俗,精神的还乡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

  • 你未必知道的几个少数民族婚俗

    在中国传统的婚礼当中,少数民族婚礼习俗是最具有传统意义的婚礼习俗,中国56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婚礼习惯,有些少数民族...

  • 春节习俗

    迎来了寒假可以说是很兴奋,因为在外面的亲朋好友都纷纷回来团圆了。每一年的这个时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 春节习俗

    传说,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

  • 春节习俗

    实验小学五年级十班 刘晏良家长 春节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小时候的记忆最为深刻,是最快乐的节日。可以肆无忌惮...

  • 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节特辑 || 走近少数民族迎春习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fn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