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转发』
美国作家哈珀·李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写道:“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进入他的鞋子,陪他走上一段。”但是,陪也要有陪的资本。
李孟潮老师说,一名合格的来访者一定是四有新人——有钱有闲有病有心理学头脑。后来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发现咨询师也是四有新人——有钱有闲有悟性有追求。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
“某某课我等了很久,终于被录取了,可是囊中羞涩。”
“上课时间逼近,但请不到假。”
“来访者陶醉于一幅意象派画的描述里,不懂意象派画是何物的你,完全懵圈。”
“来访者跟你谈走进村庄、峡谷、城市、博物馆等的感受,甚少旅行的你,真的可以靠想象、书本或视频去切身体会吗?”
……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不够丰盈,说白了,就是你太“穷”了。
01
要想成为咨询师,物质上不能太穷
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你要有钱,为什么?
对于一个新入行的学习者来说,培训、个人体验、督导哪个都是必不可少的,哪个都需要钱。市场上的培训费少则上千,多则上万;个人体验,按照每周1次的频率算,费用几百上千不等,一年也要1.5万元靠上;督导费用更不用说,没个一二万拿不下来。
新手咨询师的个案本身就少且不稳定,刚开始几年入不敷出是常态,用另外一个职业养咨询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人计算过,在中国从小白到成为新手咨询师,至少需要10万元,而咨询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刚入行两三年的支出远远大于收入。真的是一入心理深似海,很多心理咨询的学习者因为生存,不得不半途改弦易辙。
那成熟的咨询师怎么样呢?是不是如大家所想象的很富有呢?首先,心理咨询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行业,即便是成熟的咨询师,每年花在培训、个人体验、督导上的费用也要四五万起。我认识一位有着10年咨询经验的咨询师,她已经是督导师了,但每年除了个人体验和督导的固定开支外,还参加诸如正念、催眠等课程的学习。她说,每一次学习都像推开了内心的一扇门,一些东西被激活了,开始在身体和生活里流动。
其次,心理咨询是出租咨询师的时间和自我功能的职业,每天只有24小时,这意味着咨询师接待的来访者有限,也决定了咨询收费是有限的,所以咨询师不可能太富有。不过,如果咨询师本身物质上很富有,不单单靠咨询费用养家糊口,在这个行业更容易做到游刃有余。
物质上太穷会影响咨访关系。布莱克曼建议咨询师要有兼职,不要依赖咨询费支撑生活,他认为这样会影响咨访关系,来访者会感觉到咨询师把他们当作“食物”,可能会威胁治疗师要退出治疗,以此试探咨询师。如果治疗师在经济上不介意他们退出,在处理来访者的威胁时会更加心平气和,就会中和来访者的贪婪对咨询师的投射。
不难想象,一位完全靠咨询收入生活的人和一位有其他收入的人,在处理来访者打算退出时的心态肯定是不同的,前者可能会引发咨询师关于生存的焦虑,无法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个案的处理上,而后者能更客观、平和地用第三只眼去看待结束。所以,准备进入和已经进入咨询行业的人,找份兼职吧,比如像我一样,写写文章挣点稿费。
02
要想成为咨询师,精神上不能太穷
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是跟来访者在潜意识层面工作,而不是现实层面,这就需要咨询师在精神上不能太穷。这里有两层含义: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都不能太穷。
首先,内心世界不能太穷。咨询师的精神世界有多宽广,就能带领来访者走多远。咨询师还没到达的地方,又怎能带领来访者到达那里呢?如果咨询师的内在世界像一座丰富的宝藏,在那里有小溪、阳光、亲密的关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风、雨、痛苦和挫折,来访者走到哪里,他就可以陪着来访者看到哪里,偶尔给来访者指一指到达某个地方的路。
而如果咨询师的内在世界是一片荒芜的沙漠或者没有枝桠的枯树,内心是枯竭的,是等待滋养的,他又怎能陪伴来访者找到清泉、森林和新鲜的空气呢?
其次,情感体验上不能太穷。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懂得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因为理智太发达,情感太匮乏。他们什么道理都懂,任何事情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但你感受不到他们是活的、有情感的。而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需要做的就是在情感上靠近来访者,专业术语是共情,这就需要咨询师有饱满的情感、敏锐的情绪辨识力。
如果咨询师无法穿透防御,打通理智和情感的通道,看到自己内在的情感部分,那他也无法帮助来访者触摸其情感。就像读有些文章,理论很正确,但就是无法触及情感,理论和情感就像是隔着玻璃看自己,可能是因为作者还停留在头脑的理智层面,没有穿透自己的防御进入情感的部分。
03
要想成为咨询师,知识储备上不能太穷
这里所说的知识储备包含生活常识、理论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
首先,生活常识的储备不能太穷。不同的国家、文化、种族、地区乃至不同的家庭,都有其不同的生活常识和习俗。如果咨询师的常识储备不够,可能会在理解来访者时出现偏差。比如有的地方,把外公外婆也唤作爷爷奶奶,如果咨询师不了解这一习俗,就会感到奇怪,可能会假设夫妻关系的平衡是否有问题;再比如拥抱亲吻是西方常用的礼貌之举,而握手在东方更常见,如果一个中国人有拥抱亲吻之举,其背后的意义就需要探索。
其次,理论知识储备要充足。咨询中,咨询师进入来访者的情感世界理解他们,靠的是咨询师敏锐的情绪辨识力和共情,而把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感受和理解反馈给来访者,则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情感使得咨询师靠近来访者,而理论知识则给了咨询师一个框架,可以从整体上系统地理解来访者。比如,一个来访者存在自恋方面的问题,但咨询师从未学习过自恋理论,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难免会存在偏差,就像风热型感冒被当作风寒型感冒治疗一样。
再次,要有其他学科知识的储备。一个好的咨询师,要有能够共情任何背景的来访者的能力。来访者可能是从事天文、艺术、物理、数学、医学等工作的人,这就对咨询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除心理咨询知识外的其他学科有更多更广泛的了解和理解。
04
要想成为咨询师,阅历经验上不能太穷
经验为什么重要?从书本或视频中学习不是一样的吗?比昂认为,从书本上学习某样东西和从经验中学习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种智力活动,后者则能导致一种对知识的了然,能触及人和事物的核心本质。
我参加了一门课程,每次上课都被老师批评,跟同学吐槽,她很好地共情并安慰了我。后来,这位同学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她说,听你说和亲自被骂,这感觉差着十万八千里啊!还有一次,老师为了让我体验当来访者正沉浸在一件事情里时被突然打断的感受,对正在全神贯注记笔记的我猛然说“黄素英,不要再写了”。那一刻,我仿佛进入了来访者的身体,触摸到了他的感受。
我们所说的阅历经验,不是说来访者经历的咨询师一定都要经历过,而是更深层的相似连接。比如,不是说来访者离婚,咨询师也要离过婚,而是咨询师要理解离婚的本质是一段亲密关系的丧失,咨询师可以在人生体验中搜寻关于丧失的相似情景。又比如,来访者因身高太高而苦恼,不是说咨询师要长得和他一样高,这显然不现实,而是咨询师要理解到那种与众不同带给来访者的感受。再比如,来访者游历各国,不是说咨询师也要去过来访者去过的地方,而是理解去到一个新的地方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分离的感受,以及不同文化带来的冲击。
心理咨询是先由经验得出一个假设,然后去验证和修正这个假设的过程,而不是说咨询师学了某种理论和知识,然后往来访者身上套,看来访者是否可以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工作。所以,咨询师的阅历经验很重要,这样咨询师才有感受来访者经验的能力。
以上所说的咨询师的“四个不能太穷”,并不是只针对当代精神分析师。事实上,从精神分析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些都是一以贯之的。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派的荣格、客体关系学派的克莱因、自体心理学派的科胡特,家境都在中产以上,同时,除心理治疗外,他们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在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和宗教等方面也多有涉猎。读他们的自传,你会觉得他们就是一部移动的百科全书。
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不容易,会经历很多艰难和痛苦,甚至会对这个行业和自己产生怀疑。但是,对人性深处的探索,也会带来只有心理咨询师才能体会的快感和价值,这就是心理咨询的魅力所在吧!
最后,还是要提醒正在心理咨询门口徘徊的朋友:“咨询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