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者想法
骗子不卖18000的保健床垫,可以转型卖什么?

骗子不卖18000的保健床垫,可以转型卖什么?

作者: 打折的杨过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18:26 被阅读51次

………………(此处省略N多个活生生的案例)

曾经在你眼里阅历多多、聪敏干练的咱爸咱妈,现在老了。超市的鸡蛋优惠2毛钱,Ta宁肯排3个小时队。你跟Ta算账,太辛苦,不划算,伤身体,不值得。Ta都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

可是,怎么就忽然有一天,Ta搬回家一个18000的“保健床垫”呢?

Ta脑子坏掉了?也不像呢,Ta已经从教授、工程师、公务员、单位领导的角色退下来了,但Ta的人生智慧、谈吐见识丝毫没有丢掉呢!

1|骗子更懂咱爸咱妈

有一个电视访谈节目,报道河北保定的一位老人,买回一屋子的保健品。绝大部分的包装都没有打开——老人根本就没有用过。

面对镜头,老人的子女义愤填膺,控诉骗子的恶行和老人的不可理喻。

老人低着头,一声不吭,满脸惭色。

抛弃固定的思维模式,不妨站在老人角度,揣度一下老人心理:

儿女们都忙,平常打个电话,都是保重身体,“还有事吗,没事我挂了”。一年到头难得回家几次,回来了也是同学聚会、饭局应酬,难得跟老人聊上几句。

多少个风雨之夕,漫漫长夜,老人都是形影相吊。

这时,一个年轻人来了,一口一个“爸”“妈”,知冷知热,热情体贴,理解的老人的处境,还替儿女们辩护。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也许,老人明明知道他们是骗子,但就是割舍不下那片刻的温馨,就像一个吸毒的瘾君子。

骗子远比你这个做子女的更懂老人

骗子都是营销高手

谈起自家老人买保健品的经历,每个子女都有一腔义愤和苦水。骗子太可恶了,把老人骗得五迷三道的,怎么劝都不听。更有的儿女,在抨击完老人之后,还和骗子公司斗智斗勇,把老人买的东西退回去。

除了千篇一律抱怨老人鬼迷心窍,这里面还有哪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呢?

不妨静下心来,变换一个角度。假如给你一双两块钱的鞋垫,请你把它卖给一个非亲非故的老人,注意,不是卖两块钱,而是卖1688元,而且让老人掏钱掏的心甘情愿,甚至感激莫名——你,能做到吗?

那个恨不能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老人,忽然间变得无比大方,为什么?如果不预设立场,你肯定能想到,骗子肯定做对了什么。

老人慢性病缠身,对死亡有各种担心,骗子就推销功能神奇的保健品——这是在营销恐惧。

老人花得多挣得少,担心“人没死,钱花完了”,骗子就推销赚大钱的项目——这是在营销贪婪。

老人孤单寂寞,骗子就上门嘘寒问暖,“爸”“妈”叫的亲热——这是在营销亲情。

并非老人的智慧忽然短路了,而是骗子发掘出老人的痛点,并提供了精准的解决方案

3给骗子支个招儿

想跟骗子聊几句,你也是人生父母养的,你整天向老人的贩卖恐惧和虚假的亲情,你的心不会痛吗?

其实,从营销的角度看,骗子也是很专业的,比如市场定位、流程设计、客户关系、销售技巧,他们就做的很好。可以说,很多骗子的营销能力,超过大部分的市场销售人员。

那么,能不能不再卖坑人的18000元一张的床垫、1688元一双的鞋垫呢,用自己的专长,做点正经事儿呢?

骗子在取得老人信任之前,其实是做了很多服务的。陪老人聊天、出游等等,都需要成本付出。而对于很多老人来说,这些才是他们真正的需求。

那么,是不是可以抛开五花八门骗人的保健品,从卖“产品”忽悠老人,转型为卖“服务”陪护老人呢?

情感陪护、健康顾问、金融理财,这些都可以设计项目,明明白白和老人或者老人的儿女签署协议收取费用。也许,这样挣来的钱,不如骗钱来得容易,但是它正大光明、问心无愧呢。

何况,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是一个有非常有想像力的市场。骗子们如果把对老年人的深刻理解,用在走正道上,设计合适的服务产品,可以连锁经营,还可以延伸产业链,拓展做相关的培训等上下游的市场,可以说前景无限。

这样,不是比昧着良心坑骗老人好很多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骗子不卖18000的保健床垫,可以转型卖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id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