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书单|龙应台,以妈妈的温情打底

书单|龙应台,以妈妈的温情打底

作者: 星星海海 | 来源:发表于2017-05-14 17:54 被阅读30次

    关于母亲节,我最先想到的是,刘瑜给女儿小布谷的一封信《愿你慢慢长大》中的一段话:

    “因为生孩子是件很‘自私’的事情,所以母亲节那天,看到铺天盖地‘感谢母亲’‘伟大的母爱’之类的口号时,我只觉得不安甚至难堪。我一直有个不太正确的看法: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她为生孩子这个选择承担后果而已,谈不上什么‘伟大’。”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当全世界都在歌颂妈妈时,不知道是否有人想过,妈妈们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关于孩子、家庭、父母,以及自己的人生,是怎样的。

    《孩子你慢慢来》、《目送》、《亲爱的安德烈》被称为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可以说是从母亲视角看世界最完善的“标本”了。其中有亲子互动、父母的老去、兄弟的牵挂,笔触温柔细腻,极具亲情、五味杂陈。

    龙应台说,我可以白天当台北的文化部长,每天约谈的都是决定这个国家走向的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晚间给孩子哺乳,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了。作者在政治上的犀利见解,我不太懂,可她讲述亲情的柔软文字,却时时击中我的心。

    《孩子你慢慢来》

    这本书,龙应台用了8年时间累积而成,是对母子生活的生动记事。书中对两个孩子的成长描写,既不刻意煽情,也不矫情挖掘,她从不回避问题,直言不讳,平铺直叙,温情做底,点到为止的细腻和温存,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文字。

    龙应台作为一个母亲和一个独立的人,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时时在自我野心和奉献付出之间挣扎,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实景写生。

    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女性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目送》

    由74篇散文组成,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描写诸多生活中的有情细节,反映出其细腻的情感,写出了缠绵不舍,也透露出达观。

    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一次次在目送中离去,在目送中期盼,年纪渐增,我们从被目送者到目送者,身份不同感受亦不同。也许只有当我们做了父母,才能体会到,对于身后的父母,不必心存愧疚;对于渐行渐远的孩子,需要一遍遍练习“目送”的功课。

    《亲爱的安德烈》

    书中收录了三十多封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的书信往来,在信中,他们谈人生、谈感情、谈教育、谈艺术……无所不谈。这样的母子关系,对于大多人来说,只是一种奢望。

    就像我和父母的沟通,常常止于乏善可陈的日常问候,好像玻璃水瓶,所有表达的愿望、亲近的渴望都卡在瓶颈,最后倒出来的只有“你吃饭了吗”“身体好不好”“工作忙不忙”等等,一边拼命找话题害怕冷场。

    当你成为一位母亲,你如何接受,对于这个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却不是TA最重要的一部分?现在社会上如此多的妈宝男,其实都是因为妈妈舍不得放手,这伟大的母爱,说穿了,不过是妈妈的一己私欲。

    龙应台曾说,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一个好的作家,确定自己不是个好妻子,还确定的是,自己是个好母亲。的确,她天生就擅长做母亲,她知道什么时候表现温情,也知道什么时候放手。她在给安德烈的信中坦言写道:

    “你不用道歉,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个阶段,早就过去了。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她明白,孩子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自己。她深知,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单|龙应台,以妈妈的温情打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iq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