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看一个视频,陈丹青在一个讲座上说:
我特别讨厌「专业」这个词,比如我们今天请了什么专家,你研究的是什么专业,我研究这个多少多少年了……就搞得大家特别胆小,对不起我不是植物学家,我不该来看花……所以所谓的专业,最后代表的是某种权力。
这番话让我突然想到很多,比如大家经常说: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他是靠这个吃饭的,你拿爱好和别人吃饭的本事PK,输定了。
你学的是文科/理科吧…(言外之意,某事不是你的强项或者你理解不了我)
不能说它没道理,但仔细想想,这些话也绝对害了很多人。
1.专业主义
今天的人为什么这么崇尚专业,当然不是没理由的。
我们知道分科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他分出了哲学、物理学、社会学等等门类,而后世继续沿着这个道路深化,细化,学问越来越多、越来越深。
到了今天,知识领域门类繁多、职业工种五花八门。一个人要在某个专业领域精通有所创造就够他花上大半辈子了。
所谓的通才这件事在古代也许还有点可能性,但今天显然没人做得到了。
人类发展的趋势似乎很明显:
越古代,越大局观;越现代,越细节控,处女座。
到了今天,你不是某个专业的,你跨界学习做知识的游牧民族,很可能会被所谓的业内人士一句话怼死,说你不够「专业」。
这就是我们身处的时代,明显到处有这种专业主义的倾向,而且很多时候这是对的。
2.细节控是种病
可是问题也在这,「专业」成了一种闭塞的借口。
你想啊,不是心理学专业,是不是就不用了解心理学了?不是运动员是不是就不去和朋友打球了?不是育儿师,是不是干脆就不生娃了?
我不专业,这事就不关我事?
现在的我也买ETF基金、也投资区块链、也自学经济学、历史、哲学……这些没有一个是我的专业。
可今天的我时时刻刻都在感受到自己这种成长带来的好处。
很久前,我就把「专业」这个概念从脑子里拿掉了。
当去到投资领域,我遇到的那些投资机构都是专业的,我就把自己定位为散户,可谁说散户凭什么就不能投资、不能有好的受益?
我不是运动员,我也可以去跑步,不是投资机构也可以投资,不是文学专业,一样可以写作……
人最大的监狱,果然是自己的认知。
而假如总是拿「专业」吓自己,无异于给自己认知的监狱,又多上了几道锁。
我们今天见到的各种专业主义的人,都是某种程度的处女座,在他的专业领域里,人们在乎那0.1%的差别,也许他们就靠这个吃饭,他们放大这种差距,把业余的吓跑了。
但我们可以不必如此。
一方面我们知道自己和专业的差别(警惕不自觉的高估自己)。
另一方面依然保有对一切的好奇,什么都敢学,学到了就尽量去做。
谁能说这点点滴滴不是自己的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