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深圳,人们想到第一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确实,因为这句口号,让世界了解了“深圳速度”。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短短四十年,成为了现代化国际化一流大都市,享有“设计之都”、“时尚之城”、“创客之城”、“志愿者之城”等美誉。
这是一般的看法。
当然,为什么人们总是挂在口中,四十年?
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中国五千年历史看河南,三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四十年历史看深圳。
又是一个四十年。
难道深圳没有历史吗?
不,我觉得是有历史的:客家史。同时深圳的腾飞离不开客家史的文化基因。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圳”在客家方言里是田间水沟的意思,“深圳”因村庄周围水泽密布,田间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又称鹏城。1979年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成立深圳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虽只有30多年,却拥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史、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本段来自百度百科)
从百度百科中可以看出,深圳不但有历史,而且历史悠久。同时,主要的历史就是北人南迁的客家是史。
当然,为了进一步确定,我还多次去了“深圳博物馆”,从博物馆中,也了蜻蜓点水一般了解了一些关于深圳的过去。同时,我还去过很多深圳的小镇:观澜版画基地,大芬油画基地,甘坑客家小镇,大鹏古城,西丽麻磡村等一系列以客家文化符号的小镇。
这些小镇,遍布深圳各地。
我一直以为:一个城市的博物馆是一个地方的精髓所在。
同时,当地原住民,也是历史的活化石。
只有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风俗与地理地貌,才能更好的了解一个地方经济发展。
深圳,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新生代的移民城市,来自五湖四海和世界各地的友人,为了发展,共聚一堂。
她没有上海的排外,也没有北京的居高临下,更没有广州千年商都的积淀,甚至还没有其他地方浓厚的区域性。难道这一切,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移民历史吗?
如果这样看,那你就需要深入了解下客家与中国区域文化了。
无论从上海,还是北京,哪怕是香港,也有排外。香港可以看看电影《甜蜜蜜》侧面了解。
为什么?
因为每个地方,都因为,山川河流,地形地貌,文化积淀,留下了一些列的历史问题,形成了固有的文化。
深圳则不同,因为她的文化,就是客家文化。
要了解客家文化,就必须了解客家历史。
要了解客家历史,可以从客家建筑入手。
围屋。
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结晶。
我大大小小去过的城市,到目前为止,四十多个。我每到一个城市,我 第一开始观察的就是当地建筑。当然,我说的建筑,就是乡村固有老建筑。
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接轨,现在的房子都是钢筋森林,冷冰冰,千遍一律,可看之处,少之又少。
而古建筑,那时候交通闭塞,文化交流不够,每个区域因为山川河流的关系,每个地方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
比如,西北的窑洞,古徽州的粉墙黛瓦马头墙,以北京为主的北方四合院,闽南潮汕的五行山墙,赣南粤北闽西的客家围屋;当然,还有少数名族的民族特色建组。
从这些建筑特色可以看出,中国的区域划分,很好的利用山川形胜前牙交错的行政手段,很好的控制了祖国的大一统。
当然,大一统固然好,乱世也何尝没有。
正因为乱世,才有了客家人这个群体。有了客家群体,才有了围屋。
围屋有圆,有方,无论怎样,他都是一户口挨着一户,多少左右邻居几代人共一堵墙。这是团结的保证,也是和谐的象征,更是远亲不如近邻的最佳证明。
这一点的世世代代同屋同檐,让他们关系微妙。甚至,很多客家人,改革开放以前就是一村一姓。他们本来就是前为了避难躲在深山,经过千年发展,开花结果,成为了人丁兴旺的小村子。
这一点,我自己那个村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时我们那里一村一姓的地方比比皆是。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还真有点《桃花源记》中说的那样。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客家人,从始皇帝南征百越,到西晋五胡乱华,再到唐朝的安史之乱,再到北宋靖康之难,再到蒙元入中原,再到满清逐鹿,以及满清政府湖广填四川;还有南宋以来少数名族的入主中原,很多人流浪到海外,以及清末国家落后,南多客家人再一次迁徙世界各地。
正是因为客家人的苦难史,才让客家人有了一颗包容的心,有了一个团结合作的精神,有了不排外的文化。
自己本来就是反客为主,如果不团结行吗?如果不包容可以吗?如果不艰苦奋斗可以吗?
古代中原,那才是现在的沿海一般的富裕之地,江南也才是隋朝开始大力开发,那时的岭南等地,多都是流放之地。
正是北方汉族的南迁,让南方人口增加,才有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同理,现在深圳的发展,和以前客家人的发展史有很大的区别吗?
只是从战争,变成了经济发展。
而经济,有这样一个说法,商场如战场。
同样的大迁徙,一样的本质,那就是为了生活。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这又一次客家人的汇聚。
有时候,看问题,要学习从古到今历史经度来看,更要学习外国从世界的纬度来看;对比从古到今,世界各国,纵横交错,点线面各个角度分析;同时要自己深入其中,深入了解其中的细节,让自己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那种投入;当然也需要跳出其中,从局外人的角度看,这样可以避免当局者迷的困境;学习人家,学习自己;忘记人家,忘记自己。
那么,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深圳的腾飞,离不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香港福利,还离不开国家对特区的特殊政策;更离不开深圳在沿海,还有天然的优良港口,同时处于走向海洋的历史发展时机;甚至还离不开中国十年动乱,从政治斗争变成了经济发展为重要矛盾的国家环境……太多太多的条件,把深圳推向了舞台的灯光处,成为世人眼中的明星。
可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客家的文化底蕴,这就是人和。
因为客家的文化基因,让来深圳的人,有一种存在感。
客家的文化底蕴使“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落在了实处。
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是不仅仅是一种口号,而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是人心深处的定海神针。
客家,因为自己本来就是再来者,从古到今血液中没有排外的思想理论。
客家,让包容心的遍地开花。
客家人,家客天下。
记得客家有这样一首山歌:“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对于一个漂泊的民系来说,故乡永远在远方,也许远方多远,时间多久,只有家谱才有记忆。
客家人,这支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她的先民,原是中华灿烂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大地。
文化,包容。
大熔炉更有大发展。
古代的唐朝,李世民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戎狄,朕独爱如一。
正是因为唐太宗这个民族平等的政策才有贞观之治,才能开创中国古代的盛世顶峰。
同时,美国,也是世界各地的大熔炉,才有了如今的辉煌。
深圳,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同样成就了深圳的今日辉煌。
深圳·客家·杂感今日的辉煌,只是今日。
明日的辉煌,依旧在明日。
愿客家的文化基因,能够在融入新生代深圳人中,让客家文化家客天下的精神代代相承。
深圳·客家·杂感许聪【原创】
写于深圳 2018.7月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