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车上守着方向盘上的喇叭按钮,大舅独自一人走向仓库边上的办公室,我不知道大舅是怎么寻找货源的,是碰上去还是有熟人在那儿,或者老家的生资公司他很熟悉?还是需要自己垫资把化肥拉回老家再去卖给企业,反正这流程我也不清楚,当年也不会有兴趣去关心这些事。
大舅去办公室那边去了大约有四十分钟左右,看着边上过往的人,长相和我们当地人也差不多。
广东本地人与中原迁来的客属的汉人在面貌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他们的体型大部分属于那种超力型的体型,就是上半身粗大,面庞大颧骨高,凹眼,鼻子低平,可以见到鼻孔,口型大嘴唇厚。秦始皇灭韩、赵、魏、楚、燕、齐后派出五十万大军征岭南地区,这是最早的一批中原地区的汉人南迁,从大庾岭进入岭南,并且在南安建立要塞,后来秦军征服岭南大部分地区之后,秦军将领赵佗在番禺自立为王,建立越国。他带过去的这些中原地区甚至是北方地区的秦军,以及从汉唐之后南迁的中原地带的汉人,与当地人融合在一起了,岭南地区出现一些发源于北方姓氏就不足为奇了,人的长相也是各异的。
我们的前车已经开到仓库那边装货了,大舅也在办公室那边得到了提货单,他拉开车门攀上车,坐在驾驶座上说:
“只给了八吨钾肥,少了点,也好,捡回来点油钱。”
他发动车子跟前开进了仓库区,把车倒在一个仓库的门前,下车把提货单交给了里面的一个仓库保管员,几个装卸工过来打开后箱板,架上桥板就开始往车箱里驼一包一包的化肥到车上。大舅对我说:
“你负责在这儿点化肥的包数,我去外面买一点东西带回去。”
我这吃干饭跟着玩的初中生终于派上了用场。大舅步行往山坡下走去,我则在点着那几个装卸工背上车的化肥包数。装卸工头上蒙着头巾穿着肩膀上还披着坎肩,身上穿着统一的工服,一看就是公家的装卸工。这些工人果然专业,一包接一包驼起化肥不紧不慢地扔在车箱上,时不时,还停下抽上一支烟,喝上一口放在边上的一口茶。弄得我点数时,不停地,在心里默念,81、、、81、、、生怕接不上去。
最后我坐在地上点数,趁他们坐着休息喝茶时,也陪着他们一起喝茶,有点装卸工喝茶时与工友聊天时用本地话说:
“这细赖仔毛都还没长齐就出来跑货车了,唔滴几嘿唔嘿童子鸡了喔!未唔未同老司机系泡发廊妹咯。”
说完那几个灰头土脸的工人“呵呵”那里荡笑了起来,我翻了他们一眼,他们以为我听不懂。简直就是“工贼”。
大舅回来了,手里提着一袋东西,他们几个还在慢腾腾地搬。大舅把袋子打开车门往车一放,问我搬了多少包了,我说已经有一百五十包了,大舅一算还不到一半,又对我说:
“你接着数,我再去买点冰水过来。”
等大舅再回来时,太阳已经至头顶,已经是近十二点了。化肥已经全部装车完毕,大舅手里拿了几瓶里面有冰柱的瓶装水,外面渗着水珠,我伸手想接过一瓶来喝,大舅说:
“喝不车上的,这个要用来冰东西。”
上车后,大舅指着带回来的那包东西,说:
“里面是荔枝,里面放了几瓶水,等它不冷后再喝。你可以拿出一把出尝尝。”
荔枝可是好东西,我已经不记得之前是否吃过荔枝,那时候我也分不清什么是荔枝什么是龙眼。我问大舅多少钱一斤买的,他说三块钱一斤买。那可是很贵的水果!这水果很容易坏,那时候没有多少冷藏车,因此离岭南很近的老家吃不到岭南的那些不耐储存的热带水果。那可是稀品。
最早知道荔枝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从岭南八百里加急快马送荔枝的故事,唐朝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其一》中赋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上千年过后,几百公里之外的我们要吃上新鲜荔枝也不是那么容易。宋代的文豪苏东坡被贬官惠州时曾写下过九首关于岭南荔枝的诗词,大大的提高了荔枝的知名度。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有《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我从放了冰水里的袋子中,取出了一簇红透的荔枝,它们已经被冰水沾得清凉彻骨,剥开疙瘩皮之后,如凝肤玉脂般的果肉滴着清香的果汁,放在嘴里,甜而不腻。怪不得苏东坡会写下这么多诗句来赞美这种人间珍品。苏东坡在《减字木兰花 荔枝》中这样描绘它——“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把它比喻成了青春美貌的女子的红颜和玉肤。可见苏东坡在岭南为官时对它的喜爱。
一簇荔枝很快吃完了,大舅问我要不要去吃饭,连日在驾驶室内高温蒸煮,根本就没有一丝饭欲,大鱼大肉在面前也不香,我说:
“我一点也不想去饭店吃饭,吃不下,喝点冷饮就行了,不饿。”
大舅说:
“那吃点荔枝,不过要留一些给你舅妈。”
他翻开后座下的工具箱,从里面掏出一把长长的扳手,递给我,对我说:
“你把它放到你座位下,如果有打抢的爬到车门上来,你就用它狠狠地把他敲下去,一点都不要迟疑!”
我把扳手掂在手,很长也很沉,被敲在脑门,非死也得重伤。他又说:夜间行车时,车窗玻璃要稍微升高近半,这样打抢鬼就无法扒在窗框上,这样他们无法用刀捅进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