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冯唐的书,惊讶于这些书写作的速度和林林总总一些简洁的方法论。语言方面大约是直抒胸臆的一些内心感念,排比的句式使用颇多。而封面封底甚至内页上偶见一两句写得比较通透的句子,倒也让人觉得读来透气 ,充满干脆利落说透了事儿理的爽快,有些睿智劲儿。这些语句读来不免也觉口舌生香,内心被点穴按摩过一样。当然,冯唐就是冯唐,他也会写出一两句写意的、色彩味儿很浓,全然不顾让人读来脸红心臊的话。就这样他把自己的书写贴上了标签,特色鲜明的立在那儿。
我讶异于这十几本书都是写于业余时间,让人好奇的是明明是在国内一流医生培养院校的协和医院学医八年,却在学业学成之际,转身换了赛道去学了工商管理,之后做了近十年战略咨询。
理想在左,行动在右。哪怕是走了很远,也记得勇敢切换。书中,看见了他每隔一段时间事业切换,经历颇丰,逐渐把人生事业拉高。期间曾长期将通常996满算是72的周时长过成907近100的时长,这些经历满满都是励志。
协和麦肯锡华润等多段大平台工作经历,医生、幕僚、创业者、投资人等多重身份转换,读书与行走双重加持之下,成就的一本一本书,读来还好,有营养不枯燥。
《有本事》就是其中之一,其中内页用自己的书法点缀一些金句,值得思考和反复一下。
这句怕什么就干什么最让我惊心,一语道破了我内心困惑。我想这是在直白告诉,怕什么躲避什么的最正确方法论就是直面困难、立即行动。
怕什么就揪出来做什么而不是相反。这一两年来最大的怕就是那份论文,包括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及过程设计,还有文本书写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过去的一两年始终是在外围徘徊,名义上做些练习准备,总感觉没做到事儿心上去,没碰触行动的实质。
细想下来,避重就轻,不敢碰硬是主要原因。绕行的结果致使时间如水,舍我不怠,却浪花一小朵也不太肯留下。我望水兴叹却一直没有明显行动,虽手头从不缺少忙活,却常深陷假大空的忙碌之中,徒然内心空虚,手中无物,焦虑则越积越厚。
今天听到这句话,不免心头一阵:确实,最对的方法论就是怕什么做什么,因为怕的事儿往往是对的事儿,也就是正确的难事儿。长时间坚持做正确的难事儿,一定是最有成效的时间管理之道。
怕什么就立即做什么。有时候也知道怕的事儿是该做的事儿,但往往做事儿采取延迟而不是立即行动,这如同电影放映前一大段序幕,明知时间紧迫,但总也不由自主用序幕缓缓拉开,吊足观众胃口才开始切入正题。而移植到做事上来讲,常常就是白白浪费时间,除了积累焦虑几乎无他。于是逼自己一下,干脆利索,离开舒适区,躬身入局,才能走入更多人生风景。
侄女随弟弟因工作关系需要出国学习,而在这之前已经学业优秀,读书有好友相伴,业余参加音体美的课外班也颇有长进,时不时有姥姥奶奶的爱护和陪伴,从小无忧无虑的成长。这次出行对她是一个挑战,常听她吐露不大想走的心思。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跟爹妈走,随后自己取得了一所美国西海岸的一所名校入读。从滋滋歪歪的情绪调整开始,经历了我们全家人的关注、陪伴和有意无意的渗透,这一段时间她已经语言能力见长,小伙伴也逐渐熟悉了,脸上笑模样也多起来。
这是她从自己的舒适区走入适应一个新环境挑战,从诸多认知上的不适到又建立新的适应的一个回环。
怕什么就是长期做什么。比如做论文这件事情,是一份刻意练习的技术活儿。不是那天一蹴而就,靠灵感闪现来完成的。而是系统拆解,长期训练的结果。将一个大问题转换为若干小问题小模块,一个一个各个问题歼灭,从一件一件可及的小事儿做起,相信时间的力量,终将能打磨一块儿连自己再回头都差点儿认不出来的璞玉,唯一的奥秘就是小微的行动,长期的做到。
怕什么就是专注做什么。现代社会,通讯发达,不得不说,太多信息输入,让我们分分钟会受不同方向力的扯拉,干扰太多。于是坚持在某一个地方持续发力就成为一种能力。因为如果总是那位不断换地方的掘井人,我们注定一辈子都不能与自己挖出的井水相见。专注于自己最对的一项选择,想方设法的做到,这是一份初心的坚守,也是对抗各种不同干扰的利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