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是虚体,无形无相,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依赖意识去识别它。虽然道是虚体,但他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蕴含着物质世界创造性的因素。这种因素极为丰富,存在于一切产生之先。因而创造宇宙天地万物的就是道。老子一直强调道的物质属性。道,纵横深远,实际上“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道的一种写照。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大道无形无相,但其中蕴涵了创造的要素,其作用力无穷无尽。这与人类的思想极为相似。思想就是另一种道,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思想孕育了文明,推动社会发展,创造财富。
2007年京东的领导者刘强东,打算将只做IT及数码垂直平台的京东电商系统改为全品类,结果遭到投资人的一致反对!有一个投资人说:在那个年代NewEgg一年净利润2000万美金,销售额18亿美金。你就做成中国的NewEgg就行了,你市值能值10个亿。刘强东则说:如果我只做一个品类的话,我永远一个小公司,所以一定要扩充大的品类,将来可以做成100亿美金市值的公司。2007年年底的时候,京东的投诉大部分来自物流,由于卖的产品价值太高,被偷窃掉包的风险也大。
2008年刘强东提出自建物流的想法时,又遭到了投资人的反对。刘强东说:“这个决策是我做出来的,如果将来亏了钱,我拿我的股份补偿给你们。如果赚了以后,大家按照股份比例,享受公司的利益。截止今天京东管理超过了515个大型物流中心,库存周转天数大概是34天。而中国的零售商在60到70天。这就是自建物流带来的好处,用户体验、成本和效率都得到了。刘强东的商业思维和行业洞见决定了,京东在中国电商行业的位置。雨果说:思想就是力量。这句话在刘强东身上也得到了验证。思想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却能主导事物运行。即使时代变迁,权位、财富更换主人,只要思想之树长青,人生就会越走越宽。
说到思想,此时我想到一位老者,那就是杨绛先生。杨先生,不露锋芒包容平和的处世方式正好是“和其光,同其尘”的写照。虽然经历过风雨,但不曾经历绝望,经历过世俗,却更懂得如何在平淡中过好人生。
杨绛是女性中被尊称为最后一位“先生”的人,她的出生和死亡,见证了105年的发展变迁。她出生于1911年的7月,当时的家里人为她取名“杨季康”。杨家是有名的书香门第,父亲杨萌是法官,平日说话就能出口成章。
杨绛的婚姻是动人的。1932年,杨绛进入清华借读,游古月堂之际,她第一次见到钱钟。那个时候,她是少男心中的女神,而钱钟书则是少女眼中的男神。两人都曾听闻过对方的名字,却不曾真正见过。杨绛回忆,她最初以为钱钟书是个风流倜傥的才子,没想到第一次见面穿着青衣大褂,看起来十分呆板。这一次见面后,钱钟书还专门写下了一首绝句。“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当时,他们都不熟悉,可见面后的第一句话,却显得那么真诚和手足无措。——我没有订婚。钱钟书这样说。——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答。他们相视一笑,仿佛久别重逢的恋人,一见面便迫不及待解释流言,生怕对方因此而对自己有丝毫的恶感。
1935年7月,杨绛和钱钟书正式结为夫妻,也是在这一年,钱钟书成为被英国录取为文学专业的学生。杨绛才23岁,还没有从清华毕业,钱钟书问她:“我被录取了,想让你陪我一起去英国,你愿意吗?”杨绛知道,眼前这个大男孩模样的男人,虽然文采非凡,可生活上就是一个白痴,若是没有她,走路可能都会摔跤。她想了想,同意跟随。此后,杨绛一直扮演着照顾钱钟书的角色。结婚六十年,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少,可杨绛似乎很少向钱钟书散发负能量。杨绛曾经回忆,她这一辈子最大的成就,便是保住了钱钟书的那一团痴气,让他的天性没有被压迫。后来,他们有了女儿,取名为“圆圆”。
在英国,杨绛和钱钟书的生活很幸福,他们本可以一直过着优渥的生活,可偏偏选择了回来。
那时,日军入侵,国难当头。钱钟书和杨绛选择放弃英国的生活,回到上海。正是这个时候,杨绛开始撰写自己的喜剧《称心如意》,一上演,便引发了一阵热潮。钱钟书鼓励她继续创作,于是杨绛便开始了戏剧的创作生涯,没想到一举成了戏剧领域的金牌编剧。后来,她试着翻译西班牙语的《堂吉诃德》,几十万字的作品,却因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那场浩劫差点损失。而1978年,当这部作品真正问世,立刻被无数人排队购买。那时候,我国并没有西班牙语言的作品,是杨绛,开启了这个先河。而后来西班牙王室访华,还因此亲自办法给杨绛“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此来感谢她为传播西班牙文化所做的贡献。
1998年,钱钟书离世,临走时给她留下一句话,好好生活。杨绛肯定是难受的,相伴走了六十多年,徒留她一人在世。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可是我压根不能逃,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她的使命,是整理钱钟书的手稿和作品,一共7万多页。这些稿子,都因为那个浩浩荡荡的运动而只能堆在角落,时间久远,有的甚至一碰就碎了。那时,她为了整理稿子,经常熬得双眼通红,连编辑都看不下去,纷纷劝她好好休息,否则眼睛和身体都熬不住。这一年,她将近90岁。可是,她总是嘴上答应着,却从来不曾拖稿。这是她的使命,或许她想要做的,便是快点完成,然后去和钱钟书团聚。有人说,想要学习,可惜年纪太大了。可杨绛却生生演绎了一个,终身学习的典范。那时钱瑗在病床上写《我们仨》,回忆曾经一家人的幸福时光。后来钱瑗去世,杨绛拿起笔来,完成女儿最后的夙愿。杨绛一生幸福,不曾经历风雨。可每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它的狰狞和苦痛。
但杨绛,并不是只懂得在温室里生活的女子。她的作品,反应生活和世界,并非情爱小文,她的贡献,更值得人们去记录,而她的为人处世,也值得我们去学习。事业上灿烂光辉,生活和为人处世“和光同尘”。
《我们仨》是杨先生92岁完成的作品。她的笔下,钱钟书和阿圆都是那么美好,这些美好的背后,是她深深的思念。
闲来读《道德经》,思维总会游移开来,想到的事情也太多太多。这部经典也是常读常新,因时、因地、因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光同尘,恬淡平凡的生活最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