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教育的本质》有感

读《教育的本质》有感

作者: 微瑷 | 来源:发表于2022-01-03 23:51 被阅读0次

    我读完陈钱林老师的《教育的本质》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我边看边认真地做笔记,这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本质的探索;第二部分是教学本质的探索;第三部分是家庭教育文章;第四部分是老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陈钱林老师从事教育工作35年,做校长近20年,是全国知名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看了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的人格,教学的本质是引导个性化学习。教育应该关注“人”,教育应该是心灵的触动、人格的培育、精神的成长,而健全的人格,是教育所应追求的核心素养。人格基础包括:健康、性格、习惯、情商、知识、能力、游戏、探索、志向、规则、幸福感、价值观。新时代需要更多思想家型和实践家型的教师。

    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师与专业成长这部分。教育学生,讲究立德树人。教师的成长,师德为首。没有师德修养,不可能成为好老师。

    一、什么是师德?

    关于师德,古今中外有很多表述。我认为,师德,最核心的就是爱。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是“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精神,让一代又一代教师得到精神洗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爱孩子。”

    二、作为师德核心的爱,到底要爱什么?

    首先,爱孩子,做孩子的心灵导师。正如有句名言所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要走进每位孩子的心灵居所,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其次,爱学习。《三字经》说:“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学生是读书郎,教读书郎的应该是读书人。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师说:“教师要给人一桶水,自己只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通过学习使自己拥有一眼活的泉水。”第三,爱教育。教育是科学,教师要不断探索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规律。教育也是艺术,教师要努力追求自己的教育风格、教学风格,教师要坚守教育本质。

    三、追求师德的境界

    师德的最高境界是“博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些教师以事业为重,以自己的专业成长为荣。这些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他们是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把教育作为信仰,他们不在乎名、不在乎利。这些教师心里只有孩子,只有教育真理。他们是高尚的教师。

    师德如风,风是看不见的东西,借助树能让人看到,师德是看不见的东西,教师可借助教育细节让孩子看到,师德所在,就是教育魅力所在。我们老师要把教育作为职业信仰,不在乎名利,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不断专研,不断提升自己。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孩子的成长规律是相通的:一靠志向,二靠自学,三靠个性化帮助。没有追求,被动学习,不可能有专业成长。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不但要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我们也要教育好我们自己。我认为老师在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拓展我们的知识面,与书籍做朋友是不错的选择,每当我拿起一本书时,我都会热血沸腾,我知道,这是一份热爱。每次读到一本好书,我会自觉的做笔记,记住精华的部分,在本子里写上自己的少许思考和见解。

    《教育的本质》这本书的最后部分写的是陈钱林老师的读书路。他读书的好习惯影响了身边很多人,他鼓励我们老师要经常看书,他看的书很有针对性,主要读作文教学类、家庭教育类和学校管理学类书籍。这点我应该好好学习,我虽然喜欢看书,但是并没有针对性的选择书,读书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做一位高效的阅读者,边读书边思考,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多反思,多记录。抽出更多时间研读教育学类书籍,在各个方面完善自己,做孩子喜欢的老师。

    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保持对教育和阅读的热爱,在教书中成长,在读书中进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教育的本质》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nf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