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0日
今天的第二节课,老师讲读了日本川端康成的微小说——
《竹叶舟》
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6.14-1972.4.16),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日本现代小说家,代表作有《雪国》《伊豆的舞女》《古都》等。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川端康成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因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
讲读《竹叶舟》
《竹叶舟》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创作的微型小说。
小说开篇即点题,写少女“秋子把水桶摆在蜀葵旁边,摘了几片梅树下的小竹叶,做了几只竹叶舟,让它们在水桶里漂浮。”接下来,有一半以上的篇幅都围绕着秋子如何陪伴未婚夫的小弟弟玩竹叶舟,没有任何情节上的起承转合。而这一幕发生的时间、背景以及仅有的三个出场人物的关系,也都穿插在几片漂摇的竹叶舟之间,零星而断续。当读者好不容易拼接出来一个大体完整的情节时,小说却戛然而止了。整篇作品译成中文仅一千余字,文字平实、简洁,丝毫没有铺展和渲染,但是却极其强烈地散发出一种飘忽不定的氛围,使读者深深地陷入了迷惑和茫然。
小说中为数不多的人物和道具都给人留下了一连串的悬疑。首先是秋子的未婚夫。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他为什么没有回来?他是战死了?还是受伤了?或者移情别恋了?他到底还有没有可能回到秋子身边?对这一切,小说均未给出明确的回答,甚至没有丝毫暗示的痕迹。读者抓不到任何线索对这些令人牵挂的问题加以探究。第二是未婚夫的母亲。她是来告知儿子战死的消息吗?或者是来解除婚约?抑或是来商谈婚事?对于这些她为什么对秋子只字不提?她又跟秋子的父亲说了些什么?这个人物一共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开头让秋子陪小儿子玩,另一次是结尾处把小儿子领回家。她就像是一件被推过舞台的道具,没有任何可能透露内心世界的表情:既没有儿子战死的悲痛,也没有解除婚约的尴尬,更没有期待婚礼的欣喜。从秋子本人到小说的读者,都无从知晓她此行的目的。第三就是秋子。她为什么自始至终没有问过未婚夫的母亲一句话?在未婚夫的母亲走后,她为什么不径直回家询问父亲,而是去看邻居家的房子?她有没有母亲?靠什么生活?……在所有的疑问尚未得到解决之前小说就结束了。最后的画面定格在邻居新盖的房子上,而这房子也同样充满了令人困惑的疑团:这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幢“这一带所没有的大房子”?本已荒废的工程近来为何突然加快了进度?房子的主人究竟是谁?门前的两棵松树缘何“有点怪异”?不止是松树,整幢房子都十分怪异:房子虽大,但“外形并不典雅,而且显得很简陋。窗户却很多,客厅四周都是窗户。”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房子会有什么人搬进来住呢?然而,谁也弄不清楚。”就这样,作品结束于永远没有答案的疑问上。从人到事,一切的一切都如同悬浮在半空那样没有着落,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神秘莫测、无从捕捉,读者掩卷之后就像是做了一场无法解释的梦。其实,这正是川端试图通过这篇小说来表达的主题——人生如梦。
作者曾经做过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接触过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他的《竹叶舟》可能是从中国唐代以来有关“竹叶舟”的故事中获得的灵感,创作了他这篇如梦如幻的《竹叶舟》。
川端康成以竹叶舟为载体,描写了人生难以实现的梦境,揉发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