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老师:刘黎平(刘备我祖)
组织平台:浑水自媒体江湖
分享大纲:1、写作经历分享;2、「刘备我祖」发展的关键节点;3、怎么判断热点该不该写;4、怎么搜集、筛选材料;5、怎么运用已有的材料,把事件和人物写出彩;6、怎么在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转换;7、关于国学学习的一些建议。
1、刘黎平老师的经历
小编:这一小节本来为刘黎平老师分享自身的写作经历,小编根据刘老师经历有所增加,因此改为「刘黎平老师的经历」。
刘黎平,1971年出生于湖南,《广州日报》国学版主笔,公众号「刘备我祖」运营者,擅长文言文写作。
刘黎平老师1991年入娄底师专学习,1994年毕业后分配到一所农村中学教书,1998年考取暨南大学唐宋文学硕士,2001年硕士毕业进入广州日报,做财经编辑,2010年6月30日开辟广州日报国学专版,用现代化的语言去演绎经史子集中国传统文化,任主编至今。
刘老师曾在天涯码字,写有玄幻小说《一位史前暴君的笔记》和半带自传体小说《一个1971年出生的师专生这些年的经历》,玄幻小说被评为天涯头条,半自传体小说的阅读量一年突破一百二十万。之后刘老师也混过猫扑和微博,用刘老师自己的话说,在微博混得不咋地。
2014年,刘老师进入微信公众号写作,公众号名「刘备我祖」。
2、「刘备我祖」发展的关键节点
(小编增)2014年4月25日,刘老师在「刘备我祖」公号推送第一篇文章。
2014年8月5日,郭美美事件发生(郭美美因赌博被批捕),刘老师想写一篇评论,一想写评论的话肯定会被其他的评论掩没掉,就用文言文写了一篇「史记美美传」。
因为刘老师是学唐宋文学尤其是唐传奇,写郭美美事件的过程中注意了新闻事件的故事性,就虚构了一下自己晚年的时候碰到郭美美的一段对话;同时使用了一些骈文的手法四个字一句将郭美美的罪状页罗列出来。
当时「史记美美传」的阅读量就达到10w+,刘老师也从此开始了用文言文用古文来写时事评论的道路。
「史记美美传」是「刘备我祖」公号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刘黎平老师写作的一个关键节点,刘老师找到了自己写作的道路,写作也越走越顺畅,慢慢的社会的受众也对刘老师形成一个期待,每当有什么新闻出来的时候,就希望「刘备我祖」太史刘能不能有一篇评论。
太史刘的史记评论体起到一个把各个地方大家已经都已经整理出来的新闻线索在太史刘手里再梳理一遍,理论上进行个总结,有点定论的味道。
3、怎么判断热点
用古文写时事想获得好的阅读量就必须找热点,这个热点怎么去判断呢?这个东西是有外观判断的,是有画面的。
1)热点的绝对性标准,在微博这微信有没有被刷屏。这是最重要的,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所以说一个热点出来的时候刘老师说他都老是盯着屏幕看有没有刷屏。
2)热点的相对性标准,每个人看到的热点不尽相同。有些热点对自己来讲是个热点,对自己的受众来讲不是热点;或者对自己的受众来讲是一个热点,但对自己来讲亍是一个热点。刘老师讲述的案例:比方说这个宁泽涛得了冠军,他是个颜值很高的男运动员,刘老师马上就写了宁泽涛传,阅读量并不理想只有一万多,为什么呢?因为宁泽涛是颜值高,所以说推他的公众号想要取得很高的阅读量和广泛的接受面覆盖面,必须要大量的出现宁泽涛的照片尤其是他的肌肉照,而这个是刘老师所不擅长的。
3)热点具有普遍性,有广泛的受众性,是大家都关心或者八卦的事件。刘老师讲述的案例:奶茶妹和刘强东的事件、王石和万科的股权之争的事件、王宝强离婚声明事件。
4)大家对热点的参与度有多高(刘老师说是清博的调查结论)。刷屏和普遍性不是判断热点的唯一标准,引起大家的好奇感、八卦心、危机感的热点,大家都想参与说两句的热点,才是真正抓住了热点焦点,能引起广泛的传播。刘老师举例:王宝强事件引起大家的八卦心、危机感能够得到广泛传播。
所谓的热点就是大家都能参与、都能够说上两句,大家都关心而且总觉得和自己有点关系的事情,引起大家感同身受的幸福感、危机感之类的事件。
还有一种热点呢,跟广大的吃瓜群众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大家都知道这么件事,不会唤起大家的共鸣,也不会唤起大家的危机感。
例子:舒淇和冯德伦结婚事件。
舒琪和冯德伦确实两个都是大明星,尤其是舒琪的婚事大家都很关心,一旦她和冯德伦结成好事了,你去写的话有什么可写呢?就是把过程梳理一下然后说他们很幸福,他们当众也没有矛盾,没有冲突,这个和戏剧是一样的,必须有冲突、有矛盾、有痛苦,有施压的一方,有反压的一方,舒淇和冯德伦这个是没有这样的,大家也没有兴趣的去评论,舒琪里面的文章就很少有10w+的。
另外一种热点,就是振奋人心的,全国人民都很振奋、都深受鼓舞,甚至是都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和力量的事件和人物。案例:傅园慧传、郎平传。这个时候要做的不是判断是不是热点,而是要考虑用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理念去包装这个新闻事件才是重点。
刘老师说,对于热点的判断,他有成功也有失败的,有些热点的判断他也觉得很艰难,作为一个老江湖,他对新闻热点的判断也是很犹豫的!
4、怎么搜集、筛选材料
1)平时有积累。刘老师做过十年财经编辑,对写财经方面的人物就很有帮助,比如写金融界的徐翔、商界的王石等。刘老师的建议:平常要保持一个八卦心,对于名人、专家、明星人物等一定要有兴趣去了解,尤其他的一些八卦事情,要保持对生活的兴趣和热情,八卦其实一个生命力的表现。
2)善于搜索网络资料。比如找傅园慧的材料的时候,不要只是搜索傅园慧,更可以搜傅园慧的丑事、傅园慧的笑话、傅园慧与家人等,可以找到更丰富的、多元的、全面的信息。
3)多花时间梳理材料。材料不够,可以在微信、微博等资料的出现,使用百度搜索相关的报道;专业性的东西摸不准看不懂的话,要多花时间理解信息、比较信息、概括信息。刘老师讲述自己的例子:屠呦呦传、郎平传。
5、怎么运用已有的材料,把事件和人物写出彩
1)注意事件的故事性。公众号写文章最大的忌讳是写成流水账,写成纯粹的记录,写一个东西是写故事,而不是写记录,整理材料之后要想故事在哪里,宁肯信息不全面也不能丢失故事性,让故事显得枯燥。在故事性和全面性之间一定要选择故事性,写的东西才会有人看。
2)善于挖掘材料的故事性。写成故事的时候可以使用虚构等手法尽量把材料里的故事性挖掘出来。材料尽量真实,更要尽量挖掘材料的故事性,为此甚至可以根据材料适当想象虚构场面、对话等,使得故事有冲突,有对话,增强故事的画面感、呼吸性。
例子:王石传里王公和姚员外争锋相对的对话,田朴珺传里田朴珺与冯员外的对话等。
3)勇于舍弃与故事性无关的材料。选取材料要尽量追求真实性,然后从材料里找出故事性,跟故事没有关系的材料要尽量省略或精简,一切围绕故事、人物、对话、性格冲突设置情节,制造悬念,形象化,营造氛围,显出人物的锋芒,但不能无中生有。
刘老师讲述的例子:王石与姚员外的万科股权之争,写得战斗化,写成三国演义那种场面,写得有画面感、冲突感,场面就生动了。
6、怎么在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转换
1)要用文言文的思维写作。把白话文转换成文言文不是减几个字加一些之乎者也的虚词就可以的,而要用文言文思维,用文言文用语。
例子:很多的女孩子都想当李易峰的女友,写成「欲当其女友」不是文言文来的,文言文里女的想成为男的的女朋友,用文言文应该是委身,应该写成「皆欲委身嫣」、「皆欲委托终生」、「皆欲委身于李生」就好了。
2)善于化用古代作品里的语句词汇来描述事件概括意思。要熟读古代文学作品,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用词,善于使用古文诗词里的语句词汇来描述事件概括意思。
例子:我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讲可以用唐朝张继写的诗歌里的意万重来描述;写《史记·英国脱欧记》的时候化用岳飞《满江红》和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里的词句;写看了很多很多的人经过,找不到你想找到的那个人,化用刘禹锡的诗句「过尽千帆皆不是」等。
化用古诗词一笔带过不用详尽细节,既有形式美,诗情画意,又很明亮。
3)术语和专业词语的转换尽量类比。例子:女排比赛里面有一个自由跑动的运动员叫游击将军,气魄就不同,更有争战的场面、氛围。
7、关于国学学习的一些建议
学好文言文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写好现代文、写好白话文,不主张大家都去学写文言文,这种文体只能算是爱好,不说曲高和寡,至少也是小众市场。
有兴趣用文言文写作也可以,但不主张大家都去写。
学好文言文确实对促进写作和文化是很有帮助的,怎么去读,千万不要刻意,一定要成为大学者、一定要振兴中国的国学文化,没必要,想多了。
最好能做到喜欢哪一本文言文的书就反复读透它,孰能生巧,写作的时候就自然能用文言文表达出来了。
任何一本古代文学著作,读得滚瓜烂熟后在这方面就算是这方面的国学大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