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友不知新生活,新友不懂旧脾气。朋友圈有人分享了陈奕迅的《最佳损友》,感觉现在能读明白了。
记得刚上大学,干什么都会找个伴儿,可能还没习惯改变初高中与人相处的模式,干什么都不想落单。积极的结识新的朋友,那个时候和新朋友们说的大多都是以前的一些让自己觉得有趣或自豪的“光辉”事迹。
同时也会密切的跟以前的老朋友们约着玩,每次和老朋友聚会都有好多话想说,关于以前的八卦或关于新鲜的大学新生活。
我是一个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的人,我不信星座,但偏偏这点很契合狮子座的特点。所以大一的我很爱发朋友圈,急于像外人展示我想让他们知道的我的一面。发我出去玩的照片,或者平时我认为搞笑的日常。感觉这样就会塑造出我很开朗外向的样子。
可能在我努力的形象经营下,到了大二和大学的朋友们聊天他们觉得我很开朗,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我很高兴,因为这样至少在他们眼里我不是一个阴沉的胖胖的黑女孩,而是一个开朗自信的小黑胖儿。
但是逐渐的我厌倦了每天成群结队的生活,因为我发现我并不能做到像高中一样好脾气的容忍身边各种人的各种事儿。虽然因为我本身性格的问题我不会明确说出来我看不惯或不舒服的事儿,但事后我自己心里会烦躁很久。时间久了,事情累积的多了,突然某一天就觉得很累,就会想如果生活里只有自己,只用顾自己就不会有那么多烦心事儿了。
于是我开始有意识的自己去吃饭,自己去图书馆。正赶上我们再分小专业,又分了一次班。跟我一个专业的就一个女生了,所以我日常的交际圈就逐渐变小了。
现在升入大三了,躺在床上突然想到了感慨三年的生活方式。感觉自己从大一的咋咋呼呼变成了习惯并且自己一个人待着了。经历了两年,慢慢发现了所谓大学的好朋友就是浅浅的交集,大家都懒得像高中交朋友一样去磨合去适应,表面上说得过去就好了。互相都给了对方尊重与自由。
现在想想越长大越孤单这话虽然矫情,但是在理。
高中的时候我身边是有几个交心的朋友的。我会因为他们开心而开心,因为他们伤心而伤心。但是我们的亲密也随着毕业逐渐消失了。互相联系从每天、变成每周、再到去年我给一个朋友准备的生日礼物现在还放在我的宿舍,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时间约一下。
关系变淡的确可悲,但是往好处想,这里的孤单也许是代表着自己越来越爱自己,越来越了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许在探索途中会丢失几个曾在我们某个阶段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朋友,但是我们因此找到了这十几二十年都没有发现的真实的自己。
前些日子和一个高中的老朋友一起吃饭,说到了现在关系变淡了这件事儿。他说:“其实没有变淡吧,就像你有事儿找我我还是会很快的回你,只不过生活圈子不一样了,所以日常共同话题少了,但是我们朋友的情意是不会减的。”
对啊,真正因为灵魂内在交到的朋友他们看上的不是我们平时在外面假惺惺塑造的形象,而是真正与我们相处后看到的真实的自己,所以现在这种感觉还不错,我也在逐渐看明白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在逐渐看明白我的朋友们对于我来说是什么样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