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用肉身对抗AI

用肉身对抗AI

作者: 青鸟啾啾 | 来源:发表于2017-09-21 12:24 被阅读12次

    从AI(人工智能)说起,估计要说的太多,话题太大,不是我这个家庭主妇一两千字能说的明白。

    当阿法狗击败了李在石,当2015年9月,国内出现首条机器人写作稿件,原来感觉遥远的恐慌变得真切。学新闻专业的我,发现毕业十几年,自己还没摸出门道,整个行业已经面临挑战。

    上面这些新闻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湖面,水波摇曳,随风荡开,快速消失,生活如常。

    2017年初,因《人类简史》而炙手可热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后续之作《未来简史》再次引爆话题。书中用大量资料和数据表明,未来二十年里,美国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一时间,焦虑和担忧蔓延。从李开复、杨澜这样的领袖,再到普通网民,大家都在讨论,人类未来将何去何从?

    而冯唐,这个“跨界”高手,备受争议的作家,内心肿胀的男人,也试图用他独有的人类元气,通过《搜神记》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作为多年的冯唐粉丝,从第一次看他的《万物生长》到《北京北京》《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再到现在的《搜神记》,他的所有已出版书,只要大陆有售,基本都已经看过。这其中,包括那本被下架的《飞鸟集》,在下架前就早早入手一睹为快。

    作为非铁杆粉丝,不敢妄称,他的书有多好,但确实喜欢他的杂文集。因为,够贫,够自信,有一股子和他外形毫不匹配的张狂劲儿。他身处文坛体制之外,又是投资人,既不被体制约束,又不必为五斗米折腰,版税只是他一项外快收入。就这样,他还有大批的粉丝拥趸。这样看来,冯唐确实有张狂的资本。起码,不必为写而写。如果哪天,感觉江郎才尽,就此封笔,也是不无可能。可能就是这样的冯唐,才更让粉丝喜爱。

    有人说冯唐写的很烂,我自然不敢妄断。毕竟,再烂的作品,我自己都写不出来。光是他从小的文学积累,就不是一般人能及的。我感觉,他的文字就像他评价老舍的作品那样,文字一般,但语言很好,有趣。其实,冯唐的文字是不是好,不必需要太多印证。如果几部作品,能有几句金句流传,也足以证明。

    我喜欢他,因为他说他最喜欢《诗经》中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可能有些人认为冯唐的文字太多张狂,有下半身写作的嫌疑。而我却觉得,他其实是坦诚的,承认自己的欲望,承认自己对妇女的热爱,承认自己对一切美好的“肿胀”。我想,正是这样的坦诚,才会有毫无掩饰的热情文字。比如,那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说实话,看《搜神记》也没有想象中的惊喜。或许,冯唐的小说本来就是如此,并不是以情节取胜。冯唐自己说,自己写的最好的,一是诗,二是小说,三是杂文,但从销售量来看,事实却恰恰反了过来。说实话,我也是。看他的小说,我不想再看第二遍,除了他十七岁时候的《欢喜》。而他的杂文集,总喜欢放在桌边,闲来无事,翻两篇看看。

    图片来自网络

    看《搜神记》,几乎没怎么占用正常时间,都是用睡前哄孩子的时间,或者一边往嘴里扒拉白水煮的挂面,一边翻着看完的。看完后,我觉得,如果是一位看书没有看序习惯的读者看完,可能会觉得这些故事都是垃圾。因此,我同意那位豆瓣网友的评论,他的“自序”比后面的小说好。再一次证明,读者还是喜欢看他的杂文胜过小说。的确,从故事的角度来看,冯唐的这些小说都算不上上乘。情节冲突不够,人物心理、状态描述过多,平淡,缺点平地惊雷的效果。这在现在这个仙侠、玄幻、架空、悬疑等各路编剧脑洞大开,狗血偶像剧满天飞的时代,读者所不适应的。或许,看故事,我们还是喜欢张嘉佳这样的。

    但如果仔细地看完了冯唐的自序,就不难理解了。《搜神记》中,无论是《二十来岁的你》中赤裸裸的肉体欲望,还是《黄昏料理人》中一生只做炸天妇罗这一件事的晚乙女哲哉,还是《五十一个强光点》中坚称自己继承了乔布斯衣钵的小浩浩,都是那些用兽性、人性、神性来对抗这个日趋异化的信息时代。

    至于,在这本书中,冯唐的观点,他已经在自序中说的很清楚。他说,如果是机器能做的事,也不必纠结,就让机器去做;如果是机器能做的事儿,但我们做起来仍然开心,就继续做吧;那就是很大比例的人要在机器抢走工作前,抓紧学习,学会消磨时光,学会有趣;对于有如神助的极少数人,可以充分享受生而为人的福利,多使用肉体,打开眼耳鼻舌身意,多谈恋爱,多创造文学、艺术,等。因为,这些都是机器所无福消受的。

    如同冯唐做的那句偈语:生而为人,用好肉身。此具肉身,包括灵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肉身对抗AI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uz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