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对我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顺其自然的事,就我性格而言,我不是一个积极很爱社交的人,我曾非常安逸的居于一角,享受我很平静的生活。
第一次走出去,是在一个朋友的邀请下参加一个时间管理的沙龙,我浑身的细胞突然间被激活了,那一次,我不仅是被老师的精彩分享内容给吸引住,也被组织者的“折腾精神”给感动到了,原来这是一个与商业不挂钩的自发组织活动,每期的无偿分享嘉宾无论是大咖还是小咖,都是组织志愿者们利用各种渠道努力自个找来的。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些事有些人你是可以主动去创造去链接的,并形成N多的可能性延展。
第二次走出去,是在领导力这个问题上遇到一个很大的痛点,迫使我想寻找外界的力量。当我愿意张开耳朵做一个很好倾听者学习者的时候,我发现我不在单纯困惑于我的一个问题上了,而是对领导力的内在特质和外在能力等课题越来越喜欢和愿意琢磨。由点到面的打开,仅源于我在一个个小小的学习活动中认识了更多优秀的朋友,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我匮乏的一面,和我狭隘的一面,促动了我非常愿意去学习各种不同的东西,更好认知自我。
再后来,有了一个又一个接二连三的走出去。
无论是第一次被动的走出去,还是第二次主动的走出去,它们都在无形中影响了我的见识度和思维观。我的世界不再拘禁于我过去的圈子,我变得无比渴望拥抱更大的世界。这种突破思想上的樊篱,让我欣喜不已,我知道内在的改变让我勇敢起来了。
把自己扔进“大染缸”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坐井观天其实是很容易麻木一个人心态的,它会误让你以为你很好,没有忧患意识,也不敢有大的设想。而事实是,外面优秀的人,有趣的事都太多了,我们无需去比较,但一定不能失去链接。从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不同职场经验的人那儿,你不光能学习到落地的技能知识,还能增进个人品性的培养。当你走过越多的地方,认识越多的人,你必然也会被滋养成一个不一样的你。
把自己扔进“大染缸”不是指你要尽可能的参加一切社交活动,多了反而是一种毫无成效的累赘,只会浪费你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我不大赞成为了积攒人脉所谓的社交,尤其是当自身匹配度还远远无法企及对方的高度时,即使交换了个微信或电话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无法跟对方提供一定的价值回报,在长期不对等的情况下,关系是很容易断掉的。
把自己扔进“大染缸”也不是指你要尽可能的付费参加一切学习组织,现在线上线下课程风靡, 尤其是线上各种学习群体,引得多少人入了坑堆存了一堆的付费课程,沾沾自喜以为是进了一个大咖群,结果是,三天热情就褪去了。这样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无法聚焦你系统性的去学习一个本领。
所以,把自己扔进“大染缸’的同时,也要记住适当的“断舍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自己当下状态的社交方式和学习氛围,才是我认为最有利于个人成长的途径。
我们常说,7年就是一辈子,是的,但愿通过不断走出去,每一个7年,我们都能迭代成为一个全新的自我,不辜负生命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