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3月的时候,我写过一篇关于快速阅读的文章。
当时,我被一个朋友耐心地重复阅读文章,甚至多次抄写,也就是慢读的方式打动。于是,在文章中传达了要重慢读,重践行,轻快速阅读的观点。
重践行没有错,将慢读作为阅读方式坚持下去,也没有错。但因为推崇慢读,而把快速阅读以反面例子来呈现,却显得轻率。
如果我接触过快速阅读,觉得不适合自己,我可以去评价说这个东西不好。
但是,我并没有接触很多,只是道听途说,再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就在文章里给出了快速阅读没有意义的观点。这样的观点,和闭着眼睛说瞎话,没什么区别。
最近,我学了几天高效阅读,才发现,其实效果不错。
其中的一个方法是:相比起速度较慢地翻阅一次,用更短的时间把书本不做停留地翻阅多次,重复的接触书中内容,更有助于记忆和抓取重点。
试过几次,至少对我来说,是有用的。
暂且不论这种方法最终效果怎么样,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抱着怀疑的态度不去尝试,那么,其实我们无从判断这种方法是不是实用。
即便别人说了不好,或者好,但别人不合适的东西,未必不适合你。只有自己亲自尝试过的事情,才有判断好坏的资格。
试过了,如果方法确实高效,那我们掌握了一门新的技能,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如果方法不好,或者不适合自己,那么自己对同类型的事物也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如果总是一直观望,也许可以避免很多风险,但同样,也会错失很多机会。
02
台湾有一个漫画大师,叫蔡志忠。
他的饮食习惯很特别,不吃早餐,每天只吃一顿。
这种用餐习惯,也许很多人无法接受。会认为对身体健康不好。
但是,蔡志忠说过,自己一辈子没生过病,没去过医院。并不存在夸大其词。如果你对他稍有了解就知道,他专注于画画,并不会花心思去造这些假。
我没有试过这种饮食习惯,无从判断,也并没有推崇这种习惯。想说的只是,如果我们没有试过,其实我们没有发言权。
他每天吃一餐,身体保持健康,他可以说这种饮食方式没有问题。但我们却不能凭自己的主观判断说他错。
即便当下科技发达,我们的身体仍然有太多的奥妙没有解开。谁又能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大多数以为对的东西,就是真理呢?
有一本书,叫做《每周健身4小时》,作者是蒂莫西·费里斯。他在书中介绍了很多速成高效的健身方法,也介绍了一些用药的方法。
曾经我一直认为,速成的东西一定有一些坏处。要掌握技能,要学成东西,一定是要耐心做,慢慢学。这无疑没错。
但是却不是我们否认更高效方法的理由。
永远不要看一个人说了什么,文章写了什么,要去看他做了什么。
像这本书的作者,他同时是企业家、作家、演员、武者和舞者。能说六门外语:中文、韩文、日文、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经营一家营养品跨国公司。曾获中国散打全美冠军,保持一项探戈舞吉尼斯世界纪录。《纽约时报》《国家地理旅行者》《商业周刊》《马克西姆》、NBC、CNN等媒体都对他作过特别报道。
这样一个优秀,高效的人,你可以认定他的方法不行,但你不能没有看过他的书,没有试过他的方法,就判断他说的是错的。因为他跨多个行业做出了很多成绩,书里也展示了很多他强壮的身材,他做出了成果。
相比之下,很多评论他的健身方法不行的人,自己甚至没有在健身房里锻炼过几次,也没有强壮的身材,有什么资格做出判断和评价呢?
03
永远不要坐井观天。
与其滔滔不绝地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说着这个不对,那个不行。不如去接触更多的东西,见识更大的世界,再来做出判断。
到那时你便会知道,为什么有的人懂得越多,越谦卑。
因为,世界真的很大,知识的海洋浩瀚无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