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87观察】从Facebook布局 看VR社交未来发展趋势

【87观察】从Facebook布局 看VR社交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 小离2014 | 来源:发表于2017-02-13 10:52 被阅读0次

回顾Facebook在近年来在VR行业的一举一动,都是整个行业的重大新闻,这引来的不光是关注,更多的是牵扯着行业人的行为和思考。回顾以往,Facebook是最早布局VR领域的科技公司之一,早在2014年,在无数人的质疑声中,以20亿美元收购了虚拟现实厂商Oculus。扎克伯格当时就表示:我们正在做一个长期的布局,沉浸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其它IT巨头跑马圈地去占领各种软硬件市场的方式不同,扎克伯格的想法更明确更聚焦。他想用VR颠覆社交方式,当然他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Facebook关于VR的收购

Oculus

时至今日回顾三年前Facebook2014年收购Oculus的事件。如果此收购案例没有达成,对于现在的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幸事。作为专注于PCVR游戏的创业公司,Oculus在当时的情况下,除了Facebook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Google在VR/AR方面有自己的布局,微软在游戏方面有自家的Xbox,苹果更是拥有自己成熟而封闭的生态圈。此时注重社交领域与用户量的Facebook,是最能保证Oculus独立、又愿意用足够多的精力去帮助他们的金主。虽然Oculus不用再为资金发愁。却落入了平庸的境地。甚至给自己和Facebook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从帕胖的政治事件,到分拆是两个部分,再到2017CES的垂头丧气,和最近被起诉侵犯赔偿5亿美元。只剩下半条命的Oculus,似乎仍然不能让Facebook满意。除了为Facebook的社交事业敢当绿叶之外,似乎已经步入技术上的没落时期。

Nimble VR

在Oculus被Facebook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他们也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手势识别技术,想给Rift头盔配上完美的输入方式。但手势识别的技术壁垒非常高,没有很强的技术积累,他们很难实现真正可用的手势识别功能。所以开始关注做手势识别技术的创业公司。这也就是为什么Nimble上线Kickstarter不到2个月,在获得众筹者广泛认可的今天被Oculus果断收购了! Nimble的手势识别硬件用的是深度摄像头,背后有大量的图像处理算法,主要适用于高性能的PC系统。Nimble VR专注点放在手势操控,他们可以让PC用户扔掉鼠标,利用110°广角的摄像头跟踪、识别用户的手势。并制造了可以安装在Oculus Rift设备顶部的微型3D摄像头进行手势追踪的设备,效果反响不错。

13th Lab

13th Lab 是一家来自于瑞典的计算机视觉/增强现实公司。尽管他们的主要项目聚焦于使用图像数据创建3D地图,不过他们同样从事图像检测和增强现实的工作。13th Lab 最酷的招数之一就是:对一个房间进行检测,然后用一个 1:1 的3D的环境取而代之,他们已经把这变成了一款电子游戏。看起来非常适合于虚拟现实。

QuickFire Network

Facebook收购视频技术创业公司QuickFire Network的目的非常明显,在于提升Facebook在应对视频消费量增长时的技术实力,双方均未透露交易的具体金额。Facebook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视频内容是Facebook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会继续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视频体验。QuickFire则在声明中表示,目前的网络基础设备难以在不影响视频质量的前提下满足用户对视频的大规模观看需求,而这也正是QuickFire创办的初衷所在。同时QuickFire还指出,目前他们所拥有的技术能够在不牺牲视频品质的情况下降低观看网络视频的带宽需求。在过去的数年中,QuickFire的团队一直在努力满足全球各地的视频创作者的苛刻需求,而其目标在于为用户提供优质、实时、对带宽要求不高的视频体验。Facebook目前正在视频广告领域与YouTube和Twitter等厂商进行直面竞争,所以如何为普通用户、广告商和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好的视频体验对于Facebook来说至关重要。

Surreal Vision

2015年Oculus宣布收购了英国的计算机视效团队Surreal Vision,后者以3D场景重构算法的先进性闻名,该技术用于在虚拟现实中重现真实世界,能帮助虚拟现实的沉浸用户与真实环境进行交互,同时也为未来技术上融合虚拟和现实提供了可能。

这次收购之后,Surreal Vision会让Oculus在同业竞争中更具优势,不管是面对Magic Leap、微软的HoloLens还是Valve的Vive。其中Vive的技术主要针对将现实的移动与虚拟世界的移动进行同步,消除二者之间的限制。

自收购Oculus以来,对于Oculus在VR领域的发展潜力,Facebook的CEO马克·扎克伯格一直保持着乐观态度。他认为Oculus的技术在现实世界中具有贴合主流的潜力,不论是在游戏还是其他领域。这次Oculus对Surreal Vision的收购或许也是在这样战略布局的指导下完成的。

The Eye Tribe

2016年12月29日消息,Facebook宣布收购丹麦眼球追踪技术初创企业The Eye Tribe,据悉该技术将通过Oculus用于提升虚拟现实体验。The Eye Tribe是一家以研发为主导的初创企业,目前已经销售了10000套嵌入硬件设备的眼球追踪系统。还有一条消费产品线,并在今年上线了其半专业版产品是Tracker Pro开发者套件,售价为199美元。目前The Eye Tribe的眼动追踪技术已经在支持一系列的VR头显,包括Oculus RiftHTCVive和Gear VR。眼球追踪技术会通过确定用户的眼球的注视点位置,只渲染在正中央的全分辨率,而用少部分分辨率渲染视野外围。注视点渲染技术被视为“下一代技术”,因为其可以减少计算机的整体图形计算负载。

FacioMetrics

FacioMetrics成立于2015年,是由一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学生创办的,这家公司主要就是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让智能手机实时分析人类面部。Facebook能够看中这家公司也就是看中了它对于面部识别的研究。FacioMetrics的Fernando De La Torre表示他们研究面部图像的分析就是用来满足包括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内的各种需求等等,对于加入Facebook他表示这是一大进步,并表示接下来的工作推进是大幅度的。Facebook与Snapchat竞争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包括招揽大量的人才,这次的收购也是为了竞争,与Snapchat的这次竞争十分的激烈。

Pebbles

Pebbles是一家以色列的手势控制公司,以6000万美元价格被Facebook收购。最近已经将其技术整合到Facebook旗下的Oculus VR开发的虚拟现实头盔中,让用户能够通过手势与设备互动。 与竞争对手的手势识别技术不同的是,Pebbles可以让用户们在他们的虚拟现实显示屏上看到他们自己的手臂和手的影像。使用其他的手势识别技术时,用户们看不到自己的身体,或者只能看到一般性的数字版影像。Pebbles的技术可以显示出某些特色比如服饰、伤疤或者手上拿着的物件。

Facebook关于VR的合作

Facebook和三星举行的合作发布会上。扎克伯格登上舞台谈及虚拟现实技术的未来。当然他一直都在这样做,甚至把自己变成vr技术最有名的传教士。VR是下一个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并体验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目前,它主要是用于游戏。这正在迅速发展docker教程。这就是为什么Facebook在VR方面进行大量投资的原因,所以我们可以提供这些新的社会体验。这也是我们与三星合作的原因。Facebook旗下的Oculus已经通过“Social Alpha”应用为Gear VR头盔带来通信和社交网络功能。当一小群观众在虚拟影院屏幕上观看在线视频时,他们可以通过“Social Alpha”互相聊天。Oculus还研发了Toybox,这款用于Rift的游戏能让两个人在一个小房间里一起打乒乓球和其他游戏。扎克伯格表示Facebook已将“数百名我们最棒的工程师”致力于虚拟现实,帮助营造出让“你觉得就像真的与朋友在一起”的体验。Facebook联手三星以有助于在Gear VR头戴显示器上通过动态流媒体功能来快速地下载虚拟现实视频。动态流媒体可下载视频的多种分辨率版本,而只有用户正在查看的区域才具有高分辨率的内容。

Facebook将VR推向主流

在Facebook收购Oculus之后,就开源的一部分VR技术和源代码。当然这份免费的午餐并非适合所有VR硬件商享用。却引来不少追逐者来参加Facebook的VR盛宴。给了无数中国内地小厂商进入vr行业的门票。但是随着技术的升级换代。那些没有免费午餐的小厂商们就会面对没什么可吃的尴尬,只得离场。但是Facebook并没有停下脚步,从一系列的收购来看,那些已经发展的很不错的交互技术公司都已经开始为Facebook工作,这一切都是为了VR技术早日在社交领域成熟。因为整个VR行业确实已经热起来了。而最近的一桩诉讼案上,Facebook付出了5亿的罚单。并且反客为主的宣布了他们将为VR产业再投入30亿美元的计划。而日前Facebook又传出董事会有逼宫扎克伯格的迹象,不知道其结果会否影响Facebook将VR技术推向主流的计划,我们静待佳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7观察】从Facebook布局 看VR社交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vz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