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学知识

佛学知识

作者: 空止 | 来源:发表于2017-02-18 17:18 被阅读0次

何谓慈善?《大般涅槃经》云:若于一众生,不生嗔恚心,而愿与彼乐,是名慈善。

慧远大师,对因果报应的看法。《明报应论》云:圣人因其迷滞以明报应之对,不就其迷滞以为报应之对也。何者?人之难悟,其日固久。
译:圣人是因为众生有迷惑情滞才阐明报应之理,而不是为顺应众生的迷滞来讲报应之理。为什么呢?由于人们迷滞难悟实在太久了,所以佛教只能根据众生的禀性,循序渐进地施设教化。

印光大师,主张: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两部书对佛教甚有影响:《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嘉言录》。

缘起性空而因果相续。

智信的佛教,是指要理智地信仰佛教,这信仰是信仰佛陀因大悟而得的真理(真谛)。
真理:亘三际, 历十方 。
亘三际:现在、过去与未来。
历十方:四方,四维(东西南北),上下。

一心生万法,万法归十界。
十法界:四圣法界,六凡法界。
四圣法界: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
六凡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畜生法界,恶鬼法界,地狱法界。

身三业:杀,盗,淫。
口四业:妄言,绮语,恶口,两舍(挑唆离间)。
意三业:贪欲,嗔恚,愚痴。
不为,为十善业;为之,为十恶业。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与菩提心相应。
十二因缘:无名,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与大无我相应(性空)。
五阴:色、受、想、行、识。色:此处指人的形体与状貌。受想行识:人的心性(精神)。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 ,五阴炽盛苦。阴,荫覆,亦作蕴:会聚。

四禅八定:四禅与八定。八定:四禅定与四空定。
四禅定:初禅离生喜乐,二禅定生喜乐,三禅离喜妙乐,四禅念舍念清净。
四空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三净肉: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wéi)我所杀。
三皈五戒破相之后,方要持素食。

相关文章

  • 佛学知识

    何谓慈善?《大般涅槃经》云:若于一众生,不生嗔恚心,而愿与彼乐,是名慈善。 慧远大师,对因果报应的看法。《明报应论...

  • 佛学知识

    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修行方法,很多人会选择最简单的那种去修行,孰不知越简单的修行方法可能会越...

  • 日更|第3天:一切都会好的

    【今日学习】 一、走进佛学 佛学基础课,不是信仰上的真理,而是事实和思辨性的知识,是佛学,不是佛教。 1. 佛学影...

  • 佛学、佛法、佛教的区别!

    佛学、佛法、佛教的区别 佛学,佛法,佛教,是三个不同概念。佛学是一种学问,重知识,理论。佛法是修行方法,成佛方法,...

  • 能断金刚-阅读笔记 19/50

    佛学博士,利用佛学知识叱咤商界风云。类似的还有稻盛和夫、大前研一。足以说明佛学并不是让你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入世。也...

  • 人生是一场灵魂的修行

    中国博大精深的佛学知识,很喜欢一些富有哲理的话,学习佛学的智慧与慈悲,尤其喜欢听佛学音乐,清晨听听佛歌心灵特别地舒...

  • 443~东方乙~小作业10 自己的互推文案

    写在前面的话: 小编一个师兄有一个佛学公众号,名叫“道次第生命之花”。 在这个号上,这位师兄主要分享佛学知识、佛学...

  • 日更|第20天:无终

    【今日学习】 一、走进佛学 17 | 佛学如何切分物质和时间 1.“因”的意思是逻辑推理,“明”的意思是知识、智慧...

  • 《八万四千问》第一次接触佛学知识

    这是一本关于讲佛学的书,也是我第一次接触佛学的知识。一直以来对于佛学、宗教或者任何关于信仰的教派我都不敢兴趣,原因...

  • 06《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06【1105-1118】2-7讲《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1105.《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简介:用现代科学的知识解释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学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xd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