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职业病,就是长期浸润、专注于某项技能或某个领域,思维被反向塑造,言行举止都表现出明显的职业特色,律师看到的都是风险,医生会在生活中有偏执的医学习惯,我们这些职业交易者会下意识的筛选信息和计算概率,因为反复练习,大脑中跟专业相关的神经元回路就特别强悍,同一个大脑作用于生活中的多个维度,表现出如严谨、发散、跳跃、逻辑等思维倾向。
而修炼就是一方面将专业修成赖以生存的长板,另一方面的突破就是跳出桎梏将其他领域的思维融会贯通,形成大光明的气象,很难,但可以做得到。
深耕专业是安身立命的根基·,夯实根基变成和世界对话的长板,然后再和专业相关、有相通之处的领域了解,一点点累积,慢慢蓄势,最终形成突破。比如我自己的专业是分析数据做宏观判断,必然需要学习政治、经济、金融、外交、政策等多个领域,而这些都是信息覆盖面,广度足够,但要在繁复海量的信息中抓住有价值的并作出贴近真相的判断,还需要学习统计学、逻辑学和计算概率,如果要亲自操盘,还需要学习数学建立模型。这是基础理论方面,真正实战的时候,还需要在惨烈的竞争中磨砺出强悍的心理素质,真的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掌控的资源越多,就越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构建多维度的认知体系。
所以投资宗师芒格提出大脑的格栅理论,除了经济金融税法政策这些看起来跟钱相关的学问之外,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等都得深入研究,并不是某个知识能有多实用,而是多维知识构成系统思维,做判断的时候会更加精准。
我们这行爱读历史、传记和军事,历史让人洞悉人性,传记给人力量和一些心法,而军事因其无情,跟金融最是相似,所以历史上的战略家、军事家的传记和著作就成为很多成功金融从业者的手不释卷之物,比如《毛选》、林彪、粟裕的著作,军事就是离金融最近、且最古就有的行业,智慧精华俯拾皆是,是寻求突破最好的衍生路径。
为什么一定要突破?
因为成长路上角色在变,需要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了,一开始能养活好自己就行,再后来得创造价值,带团队,做好家庭的顶梁柱,照顾父母,教育好孩子,慢慢要承担起社会角色,在什么地位,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资源结构,有的事情以前可以做,但现在就不行了,跟性情、道德无关,只跟责任有关。
举一个小例子。昨晚看奇葩说,马薇薇战队是第一支被淘汰的,马薇薇作为专业辩手当然实力很强,第一季就是奇葩王,但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她一路以来的挣扎、寻求突破,以及其他人飞速进步对她构成的竞争压力。本季她作为团队教练,可以说开局一手王牌,傅首尔、詹青云和陈铭都在,可一次失败后的变局,队内最大王牌、定海神针陈铭被抢走,我们都看到了本季陈铭的表现有多惊艳,而开局起点低的肖骁战队拿出的是十二万分的投入和努力,就这么一步步带着团队寸熬寸进,现在成为夺冠大热门。马薇薇作为辩手是强悍的,黄执中也是,但他们作为教练是极其失败的,选手和教练会的技能是两个维度,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而邱晨和肖骁作为教练和对选手的关注投入都是合格的,邱晨赢面不如肖骁,是因为实力辩手董婧退赛,这是意外,她其实可以做的也不多,临场应对还算可以,但实力的差距注定赢的概率会小一些。马薇薇战队遭到淘汰还跟队长傅首尔退赛有直接关系,傅首尔是极其优秀、才华横溢的辩手,足以成名,但不足以走的更远,身为队长、承担领导者的角色,就不能任性妄为,这是商业社会,虽然不至于有多大的、性命攸关的后果,但势必会对她更进一步造成很大的阻滞,她几乎每场都上,发挥出色,辩手的角色做得很好,可没有做好队长及领导的角色,还拖累整个战队出局,作为个体,是有好作品的,但作为团队,这就是不靠谱的。
累积到一定程度会有天花板,越的过去就会突破,越不过去就被打的灰头土脸,人生大不一样,在什么角色就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