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边缘计算行业研究

边缘计算行业研究

作者: Tramell | 来源:发表于2019-08-25 15:52 被阅读0次

       边缘计算指的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其应用程序在边缘侧发起,产生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满足行业在实时业务、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边缘计算处于物理实体和工业连接之间,或处于物理实体的顶端。

       未来的IT架构将从集中走向与分布式相结合的统一系统。

       麦肯锡在2018年11月报告预计在2025年,边缘计算的价值将会提升至1750–2150亿美元。

       据安信证券的研报称,未来有4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分析、处理和储存。

       IT架构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演变是相辅相成的,这种演变背后的原因是应用端需求的变化所驱使。5g是面向物联网的通信网络。

       多数情况下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是共生关系不存在谁取代谁。云计算把握整体,聚焦于非实时、长周期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在周期性维护、业务决策支撑等领域发挥特长。边缘计算则专注于局部,聚焦实时、短周期数据的分析,能够更好地支撑本地业务的实时智能化处理与执行。

       这样既可以解决数据处理的时效性问题,同时降低传输成本,又可以减轻云计算的压力。因此,云计算与边缘计算配合的运行模式是:边缘端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特征传输给云端再进行计算分析。

       边缘计算:小数据,成本低,速度快,占用更少网络带宽,能让数据隐私保护变得更具操作性,数据安全性大大提高,低延时提升应用程序的效率。

       在5g时代,边缘计算的应用将延伸至交通运输系统、智能驾驶(汽车数据处理需要无限小的卡顿和延时)、车联网、实时触觉控制、增强现实、直播游戏、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


边缘计算发展面临的难题:       

       1.开发难度大。原来程序只运行在云端,是由一种编程语言完成并编译到特定目标平台运行。但是在边缘计算中,针对固定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消费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不同网络接入和承载技术中,边缘计算的技术实现上存在一定差异。计算任务分到各种不同平台的边缘节点上。不同节点运行时间不同,程序开发者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2.技术理论尚未成熟。研究边缘计算技术的最新进展,关键是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究竟边缘节点在哪里,二是究竟会出现什么新事物,三是需什么样的新技术来支撑。

       目前来看,能否基于软件定义、虚拟化、服务化等关键技术打造一个支撑边缘计算理念的通用型操作系统,部署在设备、网关或者边缘数据平台等不同位置,还需要加强基础研发和试验验证。

       3.产业推进难度很大。从实施角度看,行业设备专用化,各行业差异大,过渡方案能否平滑升级、新技术方案能否为企业接受还需考验。

       从产业角度看,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方案碎片化,跨厂商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一直是很大的挑战,边缘计算需要跨越计算、网络、存储等多方面进行长链条的技术方案整合,难度更大。

        4.商业模式有待研究。边缘计算平台由于在部署时将服务下移,计算、网络、存储、应用、智能在边缘侧进行本地化提供,对于现有的网络运营商服务体系,需要重新设计计费规则。

       同时,由于相关技术研发、标准化工作涉及到较多的利益相关方,还需要互联网企业、通信设备企业、通信运营商、工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和积极探索。

        5.边缘数据安全问题。需要建立基于数据协同的安全产品协同,但面临检测分析手段缺乏的问题、响应处置的难以高效闭环等挑战。需要建立以人为核心的边缘计算安全运营,但面临安全能力的不足、安全人才的缺失等挑战。

       360企业安全集团总裁吴云坤表示,涉及到边缘计算的物联网它比传统互联网更加复杂,安全防护要难的多,有很多系统在设计之初未考虑安全,如果它们一旦被攻击控制,那么带来的将是整个城市的生命安全,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边缘计算四个强相关方向达成共识:一是边缘计算设备;二是边缘计算节点资源;三是边缘计算运营方;四是边缘计算安全监测等。


边缘计算的玩家:

1、云计算的厂家

       这方面的优势自不必说,以集中式的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将一些连接、存储、计算资源部署在远端,形成边缘计算的节点。这些边缘计算的节点与集中的云计算平台形成一个完整的、资源合理分配的IT基础设施。

2、做CDN的厂家

       他们做的就是集中+分布式的业务,只不过以前业务是通信连接和内容存储转发,如今把业务范围向计算领域拓展,说他们占据先机也是顺理成章。内容分发网络(CDN)本质上就是边缘计算的一部分能力,其与生俱来的边缘节点属性,令内容分发网络(CDN)服务提供商在边缘计算市场具备先发优势。

3、电信运营商

       分布在各地的物理资源,包括机房、传输、服务器等,都是多年来积攒的家底。此前在互联网的集中式管控面前,这些属地资产都是成本、是包袱;而如果发展边缘计算,这些就都成了宝贝。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都失了先机之后,电信运营商一直找机会翻盘,边缘计算就成了绝不容错过的战机。

4、芯片厂商和设备制造商

       这些企业认为,边缘计算最终的展现方式应该是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换句话说,专用的一体化系统运算效率高,更符合边缘计算的技术发展趋势。所以这些企业基于自身的研发能力以及对行业的深入理解,把边缘计算作为硬件设备的下一个主战场。


关于边缘计算的一些观点:

       任何技术能够大规模应用的前提,需要基于成本收益考虑。只有在具体信息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信息技术应用方的成本、为其带来足够的收益时,这种技术才有普及的现实需求。

       应用方能够为这项技术付出的对价(应用方购买能力),反过来决定了该项技术在商业上的收益水平。目前对于边缘计算实现方式的不同理解,背后渗透着从基础运营商、网络设备商到软件服务商(含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各参与方的不同利益诉求,是竞还是合,将由最终的买单者来决定。这个过程可能还很长。

       边缘计算这项技术并非针对“产业互联网”而产生。2018年,在国内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后,从互联网企业的视角,出现了“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这组对立的“互联网式”概念,以及从“2C转向2B”这样的“互联网式”讨论。


中国企业级信息技术服务的发展受制于两个因素:

       一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生产性行业,能否更多、更快的在高附加值领域站稳脚跟,取得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唯有如此,这些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支出水平才会有大幅提升的可能,简言之,只有传统产业能挣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利润,才有可能将更多的钱用于购买信息技术服务,去进一步提升效率。

       二是对高度依赖互联网平台发展的中低端制造业企业而言,互联网平台企业是否有意愿先降低这些企业的平台收费比例(这些费用与传统商业的地租无本质区别),更加注重保护优质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而转向到更多的以向这些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来提升其效率,从而实现真正的共赢,这将涉及到互联网平台企业对未来发展模式的决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边缘计算行业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ah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