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从小生活在农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
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母亲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还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母亲就一直起得很早,起来后要外出市场买菜,回来后马上给我和姐姐做早饭。x小时候不懂事,有时候母亲做早饭迟了,会责怪母亲,她也不说什么,只是默默帮我准备好书包,以免迟到。日常我和姐姐的起居都由母亲照顾,烧什么菜,穿什么衣服,都由母亲安排。农村的生活普遍不富裕,母亲也养成了勤劳朴素的品格。母亲不干农活,但一有空就会在家里编草帽,增加一些家用的收入,有时候晚上也会编。小时候的我们并没有很多衣服,如果只是穿不下了,是舍不得扔掉的,可以给一些亲戚家的孩子穿,或者就一直留着给一些需要的人。
母亲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因此还是认识一些字的,平常如果服药看说明书还是大概能看懂的。和其它的父母亲一样,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读好书,考一个好大学。在家里的时候,我们的唯一任务就是认真学习。母亲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家里的大小事都由母亲自己处理,不让我们参与,避免分心。晚上的时候我们就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母亲有时候还会送一些水果给我们吃。做完作业还很早的话,我们会看一会儿电视,如果很迟了还在看,母亲也会提醒我们早点睡觉,第二天早起上学。母亲自己读书不多,不会辅导我们的学习,但也不会干涉我们该怎么做,只是提供给我们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对我们当时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虽然母亲自己省吃俭用,但对我学习上的投入不会含糊,我想要买什么样的书,需要交钱参加什么样的辅导班,母亲都会支持。
我们还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和我们住在一起,有一阵子我想要和奶奶一起睡,但母亲并不允许,怕我们影响了老人家的休息。母亲如果外出买菜的话,有时候也会给奶奶带一些菜回来,平常母亲留意过奶奶的喜好,会挑一些新鲜又便宜的菜回来,因此奶奶对母亲买回来的菜还是比较满意的。如果我们做了什么好吃的菜,母亲有时候也会让我端一碗给爷爷奶奶。尊敬老人,但不给老人带来麻烦,这是我小时候潜移默化受到的教育,尽管当时并不自知。
长大之后,当我碰到挫折,反思家庭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时,发现除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我长大之外,身上的一些不依赖他人、坚韧、随遇而安、尊重长辈等品格已经被父母亲深深地影响。如今母亲已经不再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也逐渐地衰老了,对于孩子们,她并没有什么奢求。父亲也已退休多年,作为孩子,我对两位老人的希望就是能够生活着,忙碌着,平平安安地过好下半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