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童心理学》第十次

《儿童心理学》第十次

作者: 远方百川 | 来源:发表于2018-09-08 22:50 被阅读0次

第三章 信号或象征性功能

从本章起,儿童心理成长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感知——运动阶段开始进入前运算阶段。了解这些过程,我们会对儿童或者婴儿的成长过程也就是生命起初阶段的专注和努力而赞叹。所以应该在开始本章的学习之前,对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发展进行一次复盘,做到前后衔接。

一、回顾:(这一部分,我还是不能很好地连接)

二、本章前言及第一节的关键词:

1.信号物及分化(分化似乎是一个核心词汇);

2.信号性功能的两类工具;

3.延迟模仿和心理表象。

三丶一个疑惑点:为什么皮亚杰要抱这时期儿童的五种行为模式按这样的顺序排列(或者延迟摸仿为什么排在第一,象征性游戏似乎也并不复杂)?

四、文中内容摘录:

感知-运动阶段的终末大约在一岁半至二岁期间,出现了具有应用一个“信号物”来代表某些事物的功能。这些“信号物”包括语言、心理表象和象征性的姿态等等。

第一节 信号功能和模仿

感知-运动机制是前表象性的,而且因物体消失所引起的寻找行为要到出生后第二年才能观察到。约九到十二个月的儿童正在形成永久客体的图式的过程中,能寻找消失的物体,此时还没有引起表象。信号作用和由此产生的关于“被信号化”两种特性已经存在。但此时的“被信号物”还谈不上具有信号功能的水平。它仅是一个“指示物”。它只是组成这个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时间上的某个先行者或某一原因所引起的结果等等。

一、信号功能的出现

婴儿出生第二年按照复杂性的递增程度依次出现的五种行为

(一)首先是“延迟模仿”,就是当原型消失不存在是,儿童也能继续模仿。这种延迟模仿构成表象的开端,而模仿的姿态也成为一种分化了的信号物的开端。

(二)其次是“象征性游戏”或称伪装的游戏。如孩子“佯装入睡”。

(三)“初期绘画”或描述性的表象。

(四)“心理表象”心理表象的出现乃是一种内化了的模仿。

(五)“初期的语言”,能用语言称呼那些当时并不存在的事物。能在猫走开时,说出喵的声音。此时,语言表象是受到已分化的信号物的支持,也可能受到语言和心理表象两者支持。

二、模仿的作用

上述五种行为模式中的前四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语言本身虽然与前四种行为模式不同,但语言必须通过模仿过程才能获得。

模仿首先是表象的一种“先形”作用,在感知-运动阶段构成一种躯体动作中的表象。

在感知运动阶段的终末,儿童获得了掌握模仿的充分能力,因而对延迟模仿的概括成为可能。事实上,此时的动作表现已经从直接知觉的感知运动中解放出来,达到一个中间的水平。这里的动作脱离了它原有的范围,成为一个分化的信号物,从而部分的构成思维的表象。

象征性游戏和绘画的出现,使动作表象到思维表象的过渡得到了强化。

相关文章

  • 《儿童心理学》第十次

    第三章 信号或象征性功能 从本章起,儿童心理成长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感知——运动阶段开始进入前运算阶段。了解这些过...

  • 2020-10-12

    第十次

  • 《儿童心理学》第十次研讨

    上周末,赵老师和我们一起分享讨论《儿童心理学》第三章的第一小节。从这里开始,儿童心理学进入新的阶段。 梳理了前面两...

  • 08.11.2019

    218.3.0第十次周检视

  • 1.4 发展心理学历史

    发展心理学历史 1、近代儿童心理学 2、科学儿童心理学 3、毕生发展研究 一、近代儿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1、近代社...

  • 2017-09-25

    第十次打卡,老腰略酸…

  • 365发展心理学简史

    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1、儿童心理学诞生基础。发展心理学前身是儿童心理学。 诞生思想基础。新的儿童观来自于人...

  • 第十次全民核酸

    核酸检测心语之一 第十次全民核酸 9月17日是第十次全民核酸,这是否为全员核酸划上圆满的句号...

  • 016-数字知识测验

    (摘自《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四卷<应用儿童心理学>第4章 数学思维与学习)

  • 过客-口罩-光

    这是她第十次分手,也是第十次被人甩。 只有她自己知道,不是真的被对方甩掉,而是自己不再喜欢对方,于是就用各种方式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心理学》第十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al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