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基础
人生病都因身心出现问题,或是身病,或是心病,而更多的则是有心病引起的身病,也就是说,更多的病是心身一起的病。最后这种病,就相对难治愈,需要心身一起调整,才能出现较好的效果。但实际上,如果在心性、身性之外加上一个灵性的话,那再重的疾病都有出现奇迹的可能。
人类感觉自己似乎可以主宰世界,但人作为一个个体时,又是极其渺小的,即使整个人类放在宇宙世界之中,也是相当渺小的,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上看,都是如此。但人与自然、与宇宙,从生至死,都是时刻发生着紧密联系的,这种联系是通过信息交流和能量交换来完成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与自然宇宙进行很好的信息交流和能量交换,就会身心健康;反之,一个人与自然宇宙进行信息交流和能量交换中出现问题,而不给与及时调整的话,时间长了,便会出现疾病。
![](https://img.haomeiwen.com/i6458825/205c9ef1a55ff294.jpeg)
这也很符合中国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即是规律,人与宇宙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能量交换,若按道而行,并会无咎无恙。反之,就会出现问题。那么,如果出现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纠正呢?有人说用西医的办法,西药、手术,也有人说用中医的办法,针灸、中药等。但这些只能治标,而未能治本治根。若要治本治根,就需要在身性、心性之外,植入灵性,通过灵性架通身心与宇宙交流和交换,这就是正念“五了”养生法的理论基础。
通过灵性的正念“五了”养生法,唤起人的自性之体和自性之本,让身与心交流,让身心与宇宙交流,以致身与宇宙同住,心与宇宙同在,从而达到人之健康。
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宇宙是粒子构成的,粒子分别产生了物质(色)和意识(受、想、行、识)。先勿论物质和意识二者之中,谁决定谁,这是一个哲学的问题,但没有意识,就无所谓天与地、日与月、水与气,即使它们能真正存在宇宙之中,那也只是意识或意念的附体罢了,就像佛法中所说的心身,身只是心性暂住或借住的一个地方,而心性才是永久的,它会随着宇宙能量的交换,通过粒子或量子的形式,即所谓的灵魂附在其它灵性身上。
佛经中讲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静心为要”,还讲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甚至还讲到“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有心产生的意识的重要性,也就是意念产生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即正念会带来爱与美好,恶念则会带来恨与怨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6458825/fbc0abeb38db9ccd.jpeg)
但是,世间芸芸众生,难放“贪、嗔、痴、慢、疑”,难断“妄念、分别、执着”,所以活得苦、活的累。因此,佛教诲我们要培植菩提心,即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扶持正念、正知、正信、正解、正语、正行,断恶修善,离苦得乐,真正做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从而真正得到人生的自性三宝。
正念是佛法的核心,当我们内心充满正念时,想着就是正知,迷的就是正信,求的就是正解,讲的就是正语,走的就是正行。心中常怀正念,便有奇迹发生。正念的第一个奇迹是活在当下,微笑面对;第二个奇迹是住深禅定,修复止观;第三个奇迹是慈悲包容,智慧通达;第四个奇迹是持戒修正,改变命运。
“科普中国”中对正念的解释是: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面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后来,证念被发展成了一种系统的心理疗法,即正念疗法,就是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
正念“五了”养生法,正是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才提出来,“五了”即为“散了、化了、清了、通了、好了”。
无量法康写于2018年8月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