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泡在实验室的一天,实验室里没有阳光很冷,室外有阳光的地方就很暖和,好想坐在大树下的石凳上晒太阳啊!
下午前两节没课,我就到实验室外的花坛转转,这里很安静没什么人,我拿出杨澜的《幸福力》如饥似渴的开始阅读。我已经习惯了在包里放一本书随时阅读。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下来,暖洋洋的,一阵风儿吹过,枯黄的树叶随风舞动,有的和我撞个满怀,有的和我擦肩而过,我伸出手指捕捉它们,奈何这些淘气的家伙太狡猾了根本捉不到。《幸福力》封面上的杨澜笑容灿烂,看着就让人感觉很幸福。
我手捧《幸福力》时而坐在石凳上,时而站起来看。作者的文笔流畅,仿佛在看文学作品一样轻松,这本新书的写作风格更加松弛了。
作者的知识面很广,阅读量应该非常大,她每次采访前都会看采访对象的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贮备。从西方的脑科学、心里学到东方的诗歌、孔孟老庄的作品都信手拈来。
我看到非常很有感触的地方,就会朗诵一遍,譬如里面苏轼的诗、陶渊明的诗、庄子的逍遥游等,我还是喜欢诗歌和孔孟老庄的思想。
这本书里作者结合了自己的生活所见所闻所感,对幸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既有东西方的幸福观,也有她个人的幸福体验,从影视作品和她采访的素材中也提炼了相关的故事。
这本书既有故事性又有科学性,这种写作手法也很不错哦。阅读的时候有一种和作者对话的感觉,可见杨的写作越来越娴熟,越来越贴近生活了,很棒哦!
所谓的好的写作不是讲道理而是讲故事,不是说教而是分享,我手写我心,真实的事例和内心的有感而发,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看书看时间久了眼睛有点模糊,欣赏花花草草也是不错的选择哦,微风拂面,红色的月季花正在盛开,凑近了就能闻到淡淡的花香。校园是学习的好地方,可以心无杂念地在知识的海洋中漫游,我还是适合简简单单的生活。
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幸福力六边形”模型:积极的情绪、成就感、全情投入、良好的关系、意义感、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
第一章探索独一无二的自己是一辈子的事。作者从动漫《工作细胞》谈起,阐述活着本身就是奇迹。从脑科学的角度阐述我们的大脑天然喜欢捕捉负面信息,大脑是进化而来的,首先是应付生存的,随时感受危险的逼近。
如果要提升幸福感就要重塑大脑回路,譬如通过冥想和写感恩日记的方法。我让学生坚持写21天的感恩日记,也是为了帮助她们养成习惯和重塑大脑回路。
下午上课前我给学生们朗读了本书中的比较精华的两段,希望能给她们带来一些启发。
探索自我的过程就是接纳自我的过程,包括由衷的欣赏自己,也包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也是与外界摩擦,承受评判的过程,包括不友好不公平的评判。只有接纳自己,才能消化外界的负面评判。
除了生病以外,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价值观带来的,而非真实存在。人世间最大的悲哀,就是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却是我自找的生活。
金句摘录:
人不只是一些组织、器官的总和,更有超越自我的潜能,关键就在我们自己的作为——《生命之书》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你只有撞上了其他东西,有时是很强大、很厉害的东西,反弹回来,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山本耀司
人存在,首先是遇到自己,然后才造就自己,人不是上帝造就的,人是自我感知然后存在的,是自己所有行动的结果,此外什么也不是。——萨特
除非你把无意识变得有意识,否则他将会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作命运。——荣格
以下摘自《幸福力》
幸福感不是取决于我们经历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去解释发生的这一切并如何做出反应。
你的身体是一切美好的开始,更好地接纳它,呵护它,让身心重归一体,你的幸福力也会变得更强大。
一位好老师,会让孩子被看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看见自己。
放弃取悦所有人的想法吧,你只能做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