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夏天比天气还要燥热。厦门打造的印象是文艺、小资,这类人刚好以学生居多,便趁着漫长的暑假的工夫纷纷涌入。学生们已经习惯了食堂长长的队伍,节假日期间公交站、候车室更加拥挤的人流,看到密密麻麻的游客,也就习以为常,还可以把这些游客装进相机里,让别人看看自己出来一趟是多么的符合大众潮流加不容易,兴致就更高了。家长们叹了口气,看着人群,一边想着这么多人,自家孩子的安危就更要上心了,分不清自己是来旅游还是来遭罪,一边暗地里抱怨着,看这些成群结队或者独行的年轻人,八成是大学生,课程不是没那么紧张,非要这个时候来,不是成心给人添堵么,这么多年的教育也没学会公德心,学的东西干脆丢到海里去得了。还有些人,可能就单纯地觉得夏天的海边更适合走走,还能在浅海区游个泳,又或者觉得有人多才更有意思这种莫名其妙的想法。形形色色的人来到了这里,誓要不虚此行,虽然最终累的还是自己。
至于自己,也是分不清自己是来旅游的,还是为自己找个多走走的机会。对于那些盛名在外的景点,都是走马观花,看一眼就过去了;而对于当地特色美食,也是仅像平时的食物一样,更关注饱腹效果。几天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嗯,这几天走了那么多路,出了那么多汗,足以证明自己体力还不错了。目的达到,也就毫无留恋地回去了。
毕竟去了好多天,这么不咸不淡地说几句,未免显得太生疏,还是找来点印象比较深刻的事物说说。
晚上的海边,不是那几个比较热门景区正对面的海边,吹吹海风,听听海潮声,沿着海边的小路一直走,累了就歇下来休息下,忽视白天的燥热和拥挤,还是能够体会到惬意的感觉的。一路上都能见到人,就是人多人少的问题,所以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我就那么一直走着,边走边想着自己这小半辈子的生活轨迹,还有以后的路,想不通了就停下来看看海,想着自己的这些小烦恼,在大海眼里不过就是一滴海水般渺小,也就没那么难过了。这世间发生任何事,大海也不会因此停止流动,人在自然面前显得无力,而人在命运面前也是如此,所有的痛苦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为何一定要与它对立战胜它,就不能顺应着它,看看它会引导自己迈出哪一步么。
许是依赖旅游业、习惯游人拜访的缘故,这里的人多是热情的。虽是素未相识,但基本都是笑脸迎人,哪怕并不能得到什么利益。虽然路上也有那么几位仗着信息不对称优势宰客的,但交通便利加上信息获取手段的便捷和多样化让这类人的数量日益减少。若是真不幸被骗了,那真的只能怪自己过于“幸运”,能冲破层层阻碍,摊上这么个大事。
说到厦门,除了海、遗迹、村,不得不提的还有美食。有些食物,出了原产地,就不是那个味道了。所以不能错过尝试那些必须现做的美食,至于一些能在全国各地买到的加工食物,那就看是不是有送人装饰或自己装饰的需要了。比较有名的其实也就那么几样,鉴于人类强大的复制能力,有些店在很多地方都有驻扎,也就不需要认准某一家了;当然,还是有坚持不扩张、不外传的店家,但也毕竟是少数,其实说来也矛盾,这类店太过依赖个人,身体、心情原因都能影响味道,若是大老远专程跑过来却赶上原本掌厨的有事,换了徒弟接手,估计也很少有人能发觉,新客没法比较,老客味觉细腻到分辨得出多放了几滴水、多用了几秒钟的也没那么多人,除非味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过还是说想说中山路那几家弄堂里的店,坐落在闹市深处,找起来还真需要实时查看电子地图,以免走过了头,一群陌生人挤在一张矮小的桌子上,老板兼厨师挥汗如雨地忙活着,尽管场地简陋,但好在味道不错,所以也就忽略了身体上的不适,也不知道是不是入口前的一系列不愉快感让这一口显得格外珍贵,所以才觉得吃下去的东西更美味了。
印象最深刻的也是那一瞬间,尤其是那时的自己还处于饥肠辘辘的状态,获得成本越高,也就越容易珍惜,人总是很难逃脱这一规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