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日更,有时候还真得使出浑身解数,要不,每日的定量输出可不容易。虽说日更不容易,却也乐在其中,时间久了,对于身边一晃而过的人和事似乎有了自动脑回路,它们也就被自动留存在记忆储库里以备不时之用。
当然,要对周围的人和事有触动,那还得走出去与人相遇,去触景生情。可这大三伏天,多半时间还是家里蹲了,没有了外部刺激,自己有时又懒得去调动内在的记忆,那怎么办呢?
看书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换换脑子,足不出户也可以刺激自己主动去思考,去回忆,去感怀,那思绪真的是如泉水般不断喷涌。真相其实是我想的太容易了,这些思绪顶多凑个倆三百字,1000字怕是不现实。
既然书中的某个情节很难触动自己进行足量输出,那就把每章触动自己的点整合起来,字数肯定不在话下,一篇书评也就出来了,还能给自己造成我真的有在认真读书的假象。
对于书评的撰写,我也尝试过多种方式。记得最开始的时候是读完整本书而后开始写读后感,这时就会真切的感觉到我好似读了个寂寞,啥也记不起来,不会失忆了吧。
当时读的时候倒是很爽,跟着书里面的情节梯度推进,沉浸进去,没有干扰,能不爽吗!这样不得行啊,写不出来字。于是乎,现在就会尝试着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被感触的某个点,一句话给摘下来,亦或者由此触发的思考也给记录下来。
按这个节奏读下来,整体的阅读速度自是慢多了,中途频频被打断确实会使阅读的的乐趣大打折扣。可这样读的好处也不少,能够让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更加的透彻,而且糅合了自身的经历、感悟,这本书也就真正与自己发生了关联,而非匆匆过客。
书读完后,一篇长长的感悟式书评也就成型了。当我正准备窃喜时,发现似乎还太早了。把自己的读书感悟顺着看了一篇,这记的都是什么鬼,没有一点逻辑,天马行空,格式也非常混乱。
每次决定动用书评充当日更时,心里就会想用不了十几分钟就完事了,剩下的时间就是自己赚来的,哈哈哈。可真正落笔修改时,才发现自己想太多了。每回的书评都会习惯性的给起一个主题,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对同一本书解读出来的感悟也不一样。
问题也就来了,要符合自己设定的主题,那不光得把逻辑混乱的读后感加以梳理、连接,还需要把许多不符合主题的笔记给删掉,删着删着字数又不够了,而后又围绕着主题词去生发出新的读书感悟。
有时候甚至会直接把所有的笔记都删除了,重新生发出一篇读后感。有人可能会想,那之前的笔记不都白费了吗?当然没有,新的读书笔记仍然是从旧有的母体中长出来的,也就是基于既有的笔记和思考以契合主题的方式重新表述而已。
本来想通过写书评偷个懒的,谁曾想,整理完书评花的时间比日常更文所用的时间多的多。
网友评论